[发明专利]具有散布式微结构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屏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6405.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华;王德成;梅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禄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布 式微 结构 导光板 背光 模组 液晶显示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散布式微结构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设有一组相邻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设有若干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在所述出光面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出光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递增,所述微结构为突出于所述出光面的凸起或凹陷于所述出光面的凹腔,所述微结构呈沿所述出光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微结构的延伸长度为5μm~1cm。本发明可有效减弱车头灯现象并提高光线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特别是一种具有散布式微结构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导光板均往轻薄方向发展,故而出现很多超窄边框机种,且因考虑能耗问题,通常会选取结构板作为基板来适配背光模组。导光板留白被极限缩小,所以在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LED)接触处,车头灯现象(即为Hotspot)更加明显。为了减弱车灯头现象,现有技术有采用在导光板入光侧设置Vcut结构,利用Vcut结构有效分散LED光源,但是这在减弱车头灯现象的同时也降低了光能利用率。现有技术也有在出光面设置条状结构,达到将光能量收拢至用户角度的目的,以提高光能利用率。然而当同时采用Vcut结构以及条状结构时,非但不能有效减弱车灯头现象,且光能利用率也变低。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开号为CN208060757U的中国专利采用等间距排列的、宽度从近光源处到远离光远处逐渐变宽的方案,以减弱近光源处能量聚集现象,但此方案条状结构等间距排列,在与液晶显示模组其他具有规则结构的部件,如增亮片(BEF)、TFT面板等搭配使用时,容易造成莫尔干涉纹现象,引起画面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布式微结构的导光板,同时解决车头灯现象及光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散布式微结构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设有一组相邻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设有若干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在所述出光面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出光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递增,所述微结构为突出于所述出光面的凸起或凹陷于所述出光面的凹腔,所述微结构呈沿所述出光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微结构的延伸长度为5μm~1cm。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的第一截面的形状为半圆、梯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一截面平行于所述入光面。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的第一截面的形状的最大宽度为5μm~500μm。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的第一截面的形状的高度与宽度比为5%~150%。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为随机分布于所述出光面。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排列成若干行,每行均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所述微结构的行的间距为2μm~500μm,所述间距由所述出光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递减。
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设有沿所述导光板厚度方向延伸的若干并列设置的V形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一种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上述的导光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散布的条状微结构对入射光线进行折射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光线向远离入光面的一侧传播,结合分布密度的渐变使导光板整体出光均匀度好,同时具有更高的光线利用率。在出光面设置V形槽后,通过较稀疏的条状微结构能够防止出现能量聚集,可进一步减弱车头灯现象。另外采用散布的条状微结构,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导光板四边与角落的微结构排布,还可以解决四侧及角落发暗的画面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具有散布式微结构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禄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禄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