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软切缸供热运行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6819.6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杨国强;杜未;周雅君;刘岩;张浩峰;李燕平;杨晋;赵文波;李军录;王海峰;王占强;季鹏飞;杨洋;金杰;戴义勇;贺善举;尚志强;赵世杰;梁永;刘涛;梅晓龙;白公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D17/10 | 分类号: | F01D17/10;F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穆丽红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软切缸 供热 运行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软切缸供热运行控制系统,包括:切缸控制器以及与切缸控制器连接的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压力检测装置、颤振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切缸控制器用于在切缸工况中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进汽压力、颤振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振动频率以及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蒸汽温度,对第一调节阀进行调节,以使高中压缸向低压缸的排汽流量减小到低压缸的最低安全冷却流量。本发明没有完全关闭对低压缸的排汽流量,不需要额外的冷却蒸汽旁路系统对低压缸进行冷却,可以减少对设备的投资,而且对切缸过程进行安全监控,以保证调节过程中低压缸的安全性,实现柔性软切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软切缸供热运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对火电机组尤其是大型热电联产机组进行深度调峰灵活性改造,扩大新能源消纳能力,已经是必然要求。而对于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切缸供热改造技术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广为采纳的灵活性改造方式,为增加火电机组热电解耦深度调峰能力做出来积极贡献。
但是目前的切缸改造技术,采用的是完全快速关闭和快开中低压联通管调节阀的方式以进行切缸和抽凝工况的切换,所以需要设置低压缸的冷却蒸汽旁路系统。这一技术由于缺少对低压缸在切缸过程的安全监视,存在一定的运行隐患。而且操作比较繁琐,设备投资比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软切缸供热运行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软切缸供热运行控制系统,包括:切缸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切缸控制器连接的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压力检测装置、颤振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低压缸的进气口侧,用于检测所述低压缸的进汽压力;
所述颤振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低压缸的气缸上,用于检测所述气缸上叶片的振动频率;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低压缸的气缸上,用于检测所述气缸上叶片的叶顶位置的蒸汽温度;
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在高中压缸的第一排气口与所述低压缸的进汽口之间的连通管道上,用于调节所述高中压缸向所述低压缸的排汽流量;
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在所述高中压缸的第二排气口上,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排气口的排汽流量;
所述切缸控制器,用于在切缸工况中根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进汽压力、所述颤振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振动频率以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蒸汽温度,对所述第一调节阀进行调节,以使所述高中压缸向所述低压缸的排汽流量减小到所述低压缸的最低安全冷却流量。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软切缸供热运行控制系统,将高中压缸向低压缸的排汽流量逐渐减小到最低安全冷却流量,由于没有完全关闭对低压缸的排汽流量,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冷却蒸汽旁路系统对低压缸进行冷却,可以减少对设备的投资。而且,在调节第一调节阀的过程中,检测低压缸的蒸汽温度和振动频率等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对第一调节阀进行逐步缓慢调节,即对切缸过程进行安全监控,以保证调节过程中低压缸的安全性,即实现了柔性软切缸。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性软切缸供热运行控制系统与高中压缸、低压缸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