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8964.8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1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时桂芹;魏涛;周园;任菲;孟君;程军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柏琼琼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家蚕 后代 bmnpv 病毒 抗性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方法及其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学消毒剂导致的生态恶化以及产生消毒剂病毒抗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在家蚕蛹期或蛹后期放入18~22℃条件下饲养,化蛾交配后产卵;将所述产卵所得的蚕卵作为蚕种保存;将所述蚕种孵化,即得BmNPV病毒抗性家蚕后代。本发明的方法,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抗性,能够有效提高处理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能力,降低家蚕后代死亡率,提高家蚕后代的蚕茧产量,提高家蚕后代的免疫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家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料的鳞翅目泌丝昆虫,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是家蚕物种最敏感、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家蚕感染之后化脓而死,反应剧烈而又迅速。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超毒被淘汰的蚕种数量居高不下,引起蚕桑业巨大的经济损失,蚕种场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粒子呈杆状,属于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家蚕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种,是单核衣壳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代表种。其外被囊膜,含有双链DNA分子,在感染过程中,病毒粒子利用复制的DNA和合成的蛋白进行组织装配,通过出芽生殖从宿主细胞膜获得包膜,之后病毒感染传播整个宿主,并利用家蚕的气管系统可以引起二次感染,从而导致宿主死亡。
当前,通过选育方法筛选抗性品种面临着研发周期长、定向性差以及提高抗性的同时难以兼顾经济性状等诸多局限;多数蚕种场主要是通过蚕用消毒剂对养蚕场所、用具进行消毒,净化环境中的病原从而避免家蚕感染。然而,消毒剂的长期使用会造成病毒抗性的产生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目前对于BmNPV病的防治并没有明确高效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方法及其应用,以期能够解决化学消毒剂导致的生态恶化以及产生消毒剂病毒抗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提高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家蚕蛹期或蛹后期放入18~22℃条件下饲养,化蛾交配后产卵;
(2)将所述产卵所得的蚕卵作为蚕种保存;
(3)将所述蚕种孵化,即得BmNPV病毒抗性家蚕后代。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蛹后期为成虫期。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蚕卵中的非滞育卵放到22~28℃催青孵化。
进一步的,所述催青条件为:环境温度27±1℃、湿度80~85%。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蚕卵中的滞育卵于产卵后36~120h或数月后冷藏。
将上述提高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方法在家蚕养殖中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将蛹期或成虫期家蚕放入低温条件下进行处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处理家蚕后代对BmNPV病毒抗性的能力,降低家蚕后代死亡率,提高家蚕后代的蚕茧产量,提高家蚕后代的免疫力,效果显著。
2. 本发明的方法适用所有家蚕品种,具有通用性。
3.本发明的方法不使用化学消毒剂,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抗性。
4. 本发明的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易于适合在蚕区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