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工作寿命热电池用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0093.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0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孟剑;甘潦;黄进;罗莉;潘志鹏;王京亮;赵洪楷;段其智;万伟华;李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31 | 分类号: | H01M50/431;H01M50/434;H01M50/489;H01M50/403;H01M6/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左康艳 |
地址: | 5630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寿命 电池 复合 隔膜 制备 方法 | ||
本方案公开了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长工作寿命热电池用复合隔膜,由不同熔点体系的隔膜复合而成;还包括以下制备方法:步骤一:制备不同熔点体系电解质,步骤二:制备不同熔点体系隔膜,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不同熔点体系热电池用隔膜,选取其中的2~3种,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共混,共混完成后,获得热电池用复合隔膜。本发明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可延长热电池的工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工作寿命热电池用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电池是一种热激活贮备电池,在常温下贮存时电解质为不导电的固体,使用时用电发火头或撞针机构引燃其内部的加热药剂,使电解质熔融成为离子导体而被激活的一种储备电池,贮存时间理论上是无限的,实际可测值达17年以上。由于输出比功率大、内阻小、使用温度范围宽、贮存时间长、激活迅速可靠、不需要维护,故而已发展成为现代化装备的理想电源。
输出比功率大是热电池相较于其它电池的主要优势之一,这是因为热电池激活后,内部温度可达到200℃~650℃,制备隔膜材料的熔盐在一定温度熔融后,具有很高的离子迁移速率,从而保证热电池的大功率输出。然而,相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电池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很难超过2h。这是因为热电池用隔膜熔融温度为一固定的温度区间,一旦热电池热量散失后,内部温度低于热电池隔膜熔融区间,热电池隔膜就会快速凝固,隔膜内阻成指数型快速上升,热电池将不能进一步输出电能。而设计热量过高则会导致热电池热失控,发生短路,电池的安全性均受到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长工作寿命热电池用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热电池工作时间较短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长工作寿命热电池用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由不同熔点体系的隔膜复合而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不同熔点体系电解质,(a)分别将不同熔点体系的共熔盐按照一定质量比分别混合后,置于不同的陶瓷坩埚中,加热至各自的熔融温度后,保温1h,(b)保温完成后将不同熔点体系的共熔液分别倒置于不同的干燥皿中,自然冷却30min,获得不同熔点体系的电解质,(c)将不同熔点体系的电解质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筛,得到不同熔点体系电解质粉末;
步骤二:制备不同熔点体系隔膜,(a)将步骤一中制得的不同熔点体系的电解质粉末中分别掺入总质量10%的结核剂,混合均匀后得到不同熔点体系电解质混合物,(b)将不同熔点体系电解质混合物分别与吸附剂混合,机械搅拌下加热至一定的温度焙烧,焙烧完成后自然降温,粉碎过筛,得到不同熔点体系热电池用隔膜;
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不同熔点体系热电池用隔膜,选取其中的2~3种,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共混,共混完成后,获得热电池用复合隔膜。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不同熔点体系的共熔盐的二元体系质量比为(1~3):(2~7);三元体系质量比为:(1~5):(2~7):(1~7);四元体系质量比为:(1~7):(1~6):(1~7):(1~5)。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不同熔点体系的共熔盐熔融温度分别为200℃、300℃、400℃、500℃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200℃共熔盐为LiNO3、NaNO3、KNO3和RbNO3中的2~4种组成的共熔盐。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300℃共熔盐为CsBr、LiBr、LiI、LiCl和KBr其中的2~4种组成的共熔盐。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400℃共熔盐为NaBr、KBr、KCl、LiF、LiCl、LiBr和LiI中的2~4种组成的共熔盐。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500℃共熔盐为LiF、LiCl、LiBr和LiOH中的3~4种组成的共熔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00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