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导光板尾部效果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0423.9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华;柯清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B24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黄勇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导光板 尾部 效果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导光板尾部效果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导光板VCUT加工好后,在距离导光板尾部适当的地方,局部用手拿无尘布蘸抛光液,顺着V槽方向使用适当的力,把VCUT擦数次左右将V槽深度做浅;导光板尾部侧面抛光时,通过调节抛光刀的转速,将导光板尾部横截面的粗细度控制在:不因粒度太大、太细而增加尾部亮度;将导光板模具尾部排气槽加多加深,在导光板胶液不会从排气槽射出来的情况下,排气槽数量尽量多、尽量深。本发明从现有技术公开的宽范围中,有目的的提到现有技术未提到的尾部V槽深度抛浅3‑4μm的窄范围、尾部横截面的粗细度控制在RA=0.2左右的窄范围,这2个窄范围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对导光板尾部白线改善有明显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导光板尾部效果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导光板用于手机屏幕内的背光源上。LED点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底部、也即设置在靠近手机话筒的一侧,与LED点光源相对的一侧为导光板的尾部、导光板尾部也就是靠近手机摄像头的一侧。
导光板制作的一大难点就是解决导光板尾部效果问题。所述导光板尾部效果问题就是:如图2所示,在导光板尾部出现特定角度的白团亮线现象,该白团亮线现象与导光板工艺要求不符:导光板工艺要求整个手机屏幕点亮后的光学视觉效果必须像白纸一样均匀。
导光板尾部圆弧较多,是造成导光板尾部效果问题的原因之一:导光板尾部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由若干条弧线组成,该若干弧线包括长方形导光板尾部的两个圆弧角、以及两个圆弧角中间向内凹陷的圆弧,该向内凹陷的圆弧的形状与尾部摄像头的形状相配合。LED发出的光从导光板底部向尾部传播,光线到达尾部后,由于尾部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若干条弧线组成,使得尾部的每个圆弧侧面处发生特定角度反射,反射光线再次进入导光板传播,特定角度的反射光线由于光路改变,经过出光面棱镜后(VCUT)折射出来,从而出现特定角度白团亮线的现象;
导光板尾部侧边抛光粗细度管控不到位,是造成导光板尾部效果问题的原因之二:侧边抛光粗细度很不容易控制,抛光太粗了或者太细了,都会导致出现边缘亮线;
导光板尾部V槽较深,注塑成型时胶在型腔内遇到的阻力大,从而网点和V槽转写不充分,不能将尾部Vcut槽和网点注塑灌满,是导致导光板尾部效果问题的原因之三:导光板的出光面也就是视向面上设有一条条纵向的V槽,V槽用于将导光板背面网点打散的光(光线经过网点发生折射、全反射、漫反射)的光收集起来、并调整出光角度或者方向,使得被打散的光以尽量垂直导光板平面的方向射出导光板。V槽开得越深收集的光越多则亮度越大,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V型槽开得尽量深,但导光板在注塑成型时,从侧面射胶、成扇形面向两边扩散,由于导光板V型槽开得比较深,并且尾部有各种不规则的结构,使得射胶时尾部受到的阻力大、不能将导光板尾部的网点和V槽灌满。所述导光板尾部背面的网点为凸起来(模具上是椭圆形的坑)的一个个椭圆形的凸点,该网点的作用是用于将LED点光源的平行光打散、阻碍从导光板底部射入的光从导光板尾部射出。由于尾部阻力大则使得尾部的网点内不能灌满胶液,当导光板脱模时网点被拉变形,导致白团亮线。
解决导光板尾部白团亮线问题的第一个难点在于:侧面抛光粗粒度不容易控制,抛光粒度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粒度太粗了则侧面吸光,使得尾部边缘变亮;粒度太细了则会将光打到周围的档墙上并从档墙上反射回来,同样使得尾部边缘变亮;解决导光板尾部白团亮线问题的第二个难在于:要兼顾导光板亮度和导光板均匀度的矛盾:V型槽越深则导光板亮度越大,但V型槽越深就越增加阻力、越不容易将网点的椭圆形凹槽灌满,尾部成型困难,导致网点缩水,当导光板脱模时网点被拉变形,导致白团亮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导光板尾部效果的工艺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导光板侧面抛光时粗粒度不容易控制,以及导光板尾部因V型槽比较深,导致注塑阻力大、成型困难、脱模时网点被拉变形、出现白团亮线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0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