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零件侧壁打孔用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0809.X | 申请日: | 202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泛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7/02;B23Q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零件 侧壁 打孔 夹具 | ||
本申请涉及工装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零件侧壁打孔用的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绕其周向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连通安装盘的外侧壁,所述限位槽内滑移有用于抵接环状零件的抵接块,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用于驱使若干个抵接块同时沿着安装盘径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整个安装盘定角度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本申请具有打孔方便,打孔效率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装夹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形零件侧壁打孔用的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晶圆生产厂家在生产晶圆的过程中,需要对一种圆形的零件侧壁按照加工要求的角度开设若干个孔,由于零件的整体呈圆环状,每次在圆环状的零件上打孔时,预先使用标记笔在环状零件的外壁上做好相应的标记,然后将整个环状零件夹持在台钳进行打孔,但是每新打一个孔时,都需要拧转台钳上的螺栓,从而便于转动整个环状零件,然后重新反转台钳上的螺栓,使得环状零件被重新夹紧,进而继续打孔。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打孔方式繁琐,严重降低了打孔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打孔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形零件侧壁打孔用的夹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环形零件侧壁打孔用的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形零件侧壁打孔用的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绕其周向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连通安装盘的外侧壁,所述限位槽内滑移有用于抵接环状零件的抵接块,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用于驱使若干个抵接块同时沿着安装盘径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整个安装盘定角度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先将环状零件同轴放置,且使得环状零件靠近安装盘,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使得若干个抵接块同时在限位槽内沿着安装盘的径向移动,直至若干个抵接块伸出限位槽的一端抵接在环状零件的内侧壁上,从而将环状零件与安装盘同轴固定,通过外界钻机在环状零件的外壁上打孔,打孔过程中安装盘难以自由转动,在环状零件的外壁上打第个二孔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使得安装盘与环状零件同步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继续在转动后的环状零件侧壁上打孔即可。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盘上的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限位槽内的第一螺杆、同轴固定在第一螺杆朝向第一齿轮一端的第二齿轮、设置在安装盘上用于驱使第一齿轮转动的动力件,所述安装盘背离第二驱动机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限位槽与安装槽呈连通设置,所述安装盘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第一齿轮为端面齿轮,若干个所述第二齿轮均啮合在端面齿轮上,所述抵接块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轮为端面齿轮,第二齿轮均于第一齿轮啮合,通过动力件,使得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啮合若干个第二齿轮同步转动,从而第二齿轮与第一螺杆同步转动,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上的抵接块沿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滑移,直至环状零件被若干个抵接块同时抵紧为止。
可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同轴固定在第一齿轮转轴上的第一蜗轮、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的第一蜗杆、同轴固定在第一蜗杆转轴上的棱套,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啮合,所述安装盘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棱套转动的嵌槽,所述嵌槽与第一蜗杆的转轴呈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棱柱状的扳手,插设在棱套的内腔内,使得第一蜗杆啮合第一蜗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蜗轮与第一齿轮同步且同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转轴呈中空设置且朝向外界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转轴内腔内同轴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伸出安装槽外的一端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与第二螺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挡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泛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泛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0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