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蓝根再造烟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1059.8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健;饶国华;刘熙;田英姿;李军;傅源锋;赵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金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4 | 分类号: | A24B3/14;A24B3/12;A24B15/14;A24B15/24;A24B15/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5103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蓝根 再造 烟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蓝根再造烟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先采用水提的方式将板蓝根原料中的水溶性物质充分提取出来,减少制备得到的卷烟在抽吸过程中的木质杂气,依据草本植物纤维本身木质素含量较低等优点,提高烟草薄片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同时磨浆至特定的磨浆度,可以获得具有长度均一、具有一定分丝帚化现象的较为完整的预处理板蓝根材料;将该预处理板蓝根材料与烟梗、烟叶以特定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的再造烟叶,不仅能够满足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抽吸效果,卷烟香气浓郁,烟气细绵,无杂气,与GR60Z01再造烟叶相比,制备得到的卷烟的木质气评分提高了至少3分(即,评分提高了6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造烟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蓝根再造烟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造纸法再造烟叶是利用烟梗、烟末、烟片、烟灰等烟草废弃物,经过提取、浓缩、制浆、抄造、涂布、干燥、分切等工序制造而成的工业化重组烟草。造纸法再造烟叶由于其组织结构疏松、填充性、吸收性、燃烧性、降焦减害效果明显等优点,成为卷烟配方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然而由于烟梗、烟末等烟草废弃物的强度很低,为了便于加工,通常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木浆等非烟草类纤维来提高原料的强度,但是木浆等烟草类纤维的加入,会导致再造烟叶在燃烧时产生木质杂气进而引起灼热刺激、余味苦涩等负面效应,因此,需要开发可替代木浆的植物纤维。
目前有报道的可替代的植物纤维有棉杆皮纤维(如中国专利CN105286078A)、竹浆纤维(如中国专利CN103263073A)等,但是上述纤维均属于木纤维或竹纤维,虽然纤维强度较高,但是气味等抽吸品质仍然有待改善,现有的再造烟叶仍然有一定的木质杂气。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30厘米,直径3~8毫米。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是一种易于再生的绿色资源,具有来源丰富、品质稳定,其纤维属短纤维,纤维含量较多,纤维细长,纤维形态与烟梗纤维相似度较高。草本类植物纤维中的木素较木材纤维少,可能由于草本类植物纤维较短,并未发现将其加入到再造烟叶中的研究。板蓝根是一种易于再生的绿色资源,具有来源丰富、品质稳定、纤维质量好的优势。
同时,板蓝根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制药后的残渣通常采用对方、填埋、焚烧的处理方式,易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环保的方式对板蓝根制药残渣进行回收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再造烟叶在燃烧时产生木质杂气进而引起灼热刺激、余味苦涩的缺陷,以及板蓝根制药残渣未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板蓝根再造烟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板蓝根再造烟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板蓝根再造烟叶在制备卷烟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板蓝根再造烟叶制备得到的卷烟制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蓝根再造烟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
将板蓝根原料经水提后,磨浆、烘干后得到预处理板蓝根材料;
S2.将预处理板蓝根材料与烟梗和烟末混合均匀,加水后打浆得到再造烟叶浆料;
S3.将S2.得到的再造烟叶浆料抄片得到所述板蓝根再造烟叶;
其中,S2.中所述烟梗、烟末和预处理板蓝根材料的质量比为30~38:45~57:5~25;
S2.中打浆度为40~55°S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金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金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1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