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圈加工装配设备及装配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2000.0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5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杜中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中双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P19/027;B23P19/00 |
代理公司: | 珠海飞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50 | 代理人: | 陈李青 |
地址: | 232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加工 装配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密封圈加工装配设备,包括支撑脚垫、第一支撑横杆、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板、第四支撑块和第一连接杆,支撑脚垫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横杆,第一支撑横杆的上端设置有设备体,设备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腿,第一支撑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腿,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横杆,第二支撑横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底座,第三支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本发明采用自动组装物件使密封圈加工装配设备作业步骤减少,简化了繁琐的密封圈安装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组装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密封圈加工装配设备,更具体涉及密封圈加工装配设备及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生产中,包括大量电子零件需要防水,而且必需要在此零件上装配密封圈,密封圈在对物件进行组装时,需要将密封圈套入到物件的内部,且一般都采用人工方式来组装密封圈,在安装该密封圈时,工人需要用四个手指向外拉拽该弹性密封圈,以便将该弹性密封圈撑开,然后再把撑开的弹性密封圈套装到待密封的部件上,这种人工组装密封圈的方式非常耗时,且效率非常低,目前,还传统的需要人工进行上料做功,增加了人工组装成本,且缺少一款通过创新设计来达到自动上料、快速高效组装密封圈的组装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密封圈加工装配设备;首先接通电源使第一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内部驱动从而带动第二转锟进行旋转,且第二传送带通过第二转锟和第一转锟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同时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使第一传送带进行旋转,紧接着将密封圈放置在第二传送带和第一传送带的表面上,且转第二传送带和第一传送带的转速为500-800r/min,时间为0.6-1.2min进而使密封圈在第二传送带和第一传送带的旋转下进行移动,并使第二传送带上的密封圈到达第二胶圈存料口和第一胶圈存料口的内部,同时使第一传送带上方的密封圈到达第三胶圈存料口和第四胶圈存料口的内部,紧接着将需组装物件放置在第一物料放置腔的内部并使第一液压缸进行驱动,并通过第一液压杆对第一物料放置腔内部进行推动,进而使第一物料放置腔内部的物件进行推动,且最终在第一液压杆的推动下使组装物件到达第一导料腔的内部,同时将第二物料放置腔的腔内放置组装物件,并通过第二液压缸的驱动使第二液压杆进行推动,进而使第二物料放置腔内部的物件进行推动并最终使组装物件到达第二导料腔的内部,紧接着使第四液压缸进行驱动,并通过第四液压缸内部的做功,使第三液压杆和第四液压杆进行液压伸缩,并使第三卡口和第四卡口朝着第二胶圈存料口和第一胶圈存料口内部的密封圈方向推动,并最终使第三卡口和第四卡口与第二胶圈存料口和第一胶圈存料口内部的胶圈进行接触固定,当组装胶圈与第二胶圈存料口和第一胶圈存料口进行固定,且利用第二传送带和第一传送带使密封密封圈传送后到达胶圈存料口,且省下了人工传送胶圈的成本,紧接着使第一气缸进行驱动,并使第二梯形固定块通过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进行滑行,并进一步带动与第二梯形固定块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进行移动,并使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移动至第一导料腔的下端,紧接着第二固定板和第四液压杆对第三卡口和第四卡口进行液压做功,并最终使第三卡口和第四卡口内部的组装胶圈与第一导料腔内部的组装物件进行接触,并使胶圈套落在物件的表面,紧接着使第三液压缸进行驱动,并通过第三液压缸内部的做功使第六液压杆和第五液压杆进行液压伸缩,并使第二卡口和第一卡口朝着第三胶圈存料口和第四胶圈存料口内部的组装密封圈进行推动,并最终使第二卡口和第一卡口与第三胶圈存料口和第四胶圈存料口内部的胶圈进行接触固定,当组装胶圈与第二卡口和第一卡口进行固定时,使第二气缸进行驱动,并使第一梯形固定块通过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进行滑行,从而进一步带动与第一梯形固定块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进行移动,并使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移动至第二导料腔的下端,紧接着使第六液压杆和第五液压杆对第二卡口和第一卡口进行液压做功,并最终使第二卡口和第一卡口内部的胶圈与第二导料腔内部的组装物件进行套合固定,进而使两边的胶圈对组装物件进行套合固定,由于密封圈的尺寸大于与第二卡口和第一卡口的尺寸相同,可以更好地使密封圈与第二卡口和第一卡口重合,且利用第一气缸使第二梯形固定块通过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进行移动,使第三卡口和第四卡口到达第一导料腔的上端后,通第四液压缸对第三液压杆和第四液压杆进行做功,并最终使第三卡口和第四卡口内部的胶圈套落在第一导料腔内部的物件上,以此完成组装密封圈的过程,且利用机械进行驱动组装,提高了胶圈的组装精度、从而降低组装不良率,同时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支撑脚垫、第一支撑横杆、设备体、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三支撑腿、工作台、第二支撑横杆、第一液压缸、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底座、第三支撑块、第一驱动电机、输料机构、第一气缸、第一支撑板、组装机构、第二支撑板、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导料腔、第二胶圈存料口、第一胶圈存料口、第一存料口底座、第一胶圈支撑底板、第一支撑底座、第一液压杆、第一物料放置腔、第二驱动电机、第一传送带、第四支撑块、第四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杆、第二胶圈支撑底板、第二存料口底座、第二导料腔、第二液压缸、导料机构、第四胶圈存料口、第一卡口、第一连接杆、第一梯形固定块、第一固定板、第三胶圈存料口、第二卡口、第二连接杆、第五液压杆、第二气缸、第三支撑板、第一固定柱、第三液压缸、第一连接板、第二固定柱、第四支撑板、第三滑杆、第四滑杆、第六液压杆、第四液压缸、第二连接板、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第二梯形固定块、第二固定板、第四液压杆、第三液压杆、第三固定板、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四卡口、第三卡口、第一固定块、第三支撑杆、第二物料放置腔、矩形固定圈、第二液压杆、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底座、第二固定块、第一转锟、第一限位导轨、第二传送带、第二转锟和第二限位导轨相互连接固定,使第一液压缸可以更好地对第一物料放置腔内部的物件能够将第一液压杆对第一物料放置腔内部的物件进行推动使其推到第一导料腔的内部,并使物件与第三卡口和第四卡口进行对齐定位,还能够使密封圈能够准确的套落在物件上,采用自动组装物件使该密封圈加工装配设备作业步骤减少,简化了繁琐的密封圈安装工序;进而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中双,未经杜中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2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