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断路盒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2257.6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9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龙;翁志福;雷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208 | 分类号: | G10L21/0208;H01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蒋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断路 盒降噪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断路盒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吸合消音指令时,控制降噪器针对继电器的吸合噪声进行主动降噪,继电器在接收到上电指令时控制继电器执行吸合操作,吸合消音指令与上电指令由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发送;在接收到释放消音指令时,控制降噪器针对继电器的释放噪声进行主动降噪,继电器在接收到下电指令时,控制继电器执行释放操作,释放消音指令与下电指令由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发送。该方法通过断路盒的继电器在吸合和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特点,简化了降噪用到的设备,仅需降噪发生器实现降噪,并针对继电器吸合和释放的噪声不同进行识别降噪,提高了降噪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断路盒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辆的迅猛发展,其电动汽车的技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随着电动汽车技术提高,功能越来越多,并且对动力系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池模组、高压断路盒(Battery Disconnect Unit,BDU)、冷却系统、采样线束和高压回路系统,整车控制器和转换器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功率也越来越大,由高压断路盒的高压电的电压以及电流也越来越大,高压断路盒内的高压继电器、高压保险丝的规格及尺寸相应提高。
随着以上电动汽车的变化,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高压继电器的规格及尺寸的增加,继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为高压继电器吸合时发出来的声音能够传导至驾驶室及车辆外部,给驾驶人员带来不良的驾驶体验,会直接影响车辆品牌的口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断路盒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继电器工作声音较大影响驾驶人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断路盒降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吸合消音指令时,控制降噪器针对继电器的吸合噪声进行主动降噪,所述继电器在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上电指令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执行吸合操作,所述吸合消音指令与所述上电指令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发送;在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释放消音指令时,控制所述降噪器针对所述继电器的释放噪声进行主动降噪,所述继电器在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下电指令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执行释放操作,所述释放消音指令与所述下电指令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发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降噪器基于吸合消音指令和释放消音指令的接收时间触发对吸合噪声或释放噪声进行主动降噪,从而使主动降噪发出降噪音波的时序与继电器的吸合与释放时序相对应,能够针对继电器的吸合噪声和释放噪声实现准确地主动降噪,提高了断路盒降噪效果。
可选地,所述控制降噪器针对继电器的吸合噪声进行主动降噪,包括:确定所述吸合噪声的振幅和频率;控制所述降噪器基于所述吸合噪声的振幅和频率生成与所述吸合噪声相位相反、振幅等值且频率等值的降噪音波,以对所述吸合噪声进行主动降噪。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针对继电器的吸合噪声,基于其振幅和频率生成与吸合噪声相位相反、振幅等值且频率等值的降噪音波以根据其吸合噪声的出现时序进行降噪音波播放,完成对吸合噪声的主动降噪,提高了对继电器的吸合噪声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吸合噪声的振幅和频率,包括:通过检波器将所述吸合噪声转换为吸合噪声波形函数,所述吸合噪声波形函数包括:y=A1f(f1t1),A1为所述吸合噪声的振幅,f1为所述吸合噪声的频率,t1为所述吸合噪声的时间,0t1≤50ms;基于所述吸合噪声波形函数确定所述吸合噪声的振幅和频率。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引入吸合噪声的常规最大吸合对应时间50ms针对吸合噪声进行吸合噪声波形函数的识别,从而能够精确地确定吸合噪声的振幅和频率,提高后续主动降噪的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2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