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外通用的高精度实时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2265.0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何煜;邓良波;卢宝莉;金祎涵;邓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良波 |
主分类号: | G01S17/93 | 分类号: | G01S17/93;G01S17/89;G01S17/86;G01S7/497;G01C21/16;G01C2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邓爱民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通用 高精度 实时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外通用的高精度实时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激光雷达的视觉SLAM系统,即:捕获来自同步相机和激光雷达的数据,并将其处理成统一的RGB‑D帧;然后,以处理后的RGB‑D帧作为输入,通过视觉SLAM系统实现全局地图的构建;最后,根据不同的测量任务,对构建出的场景运用匹配的视觉算法计算所求的工程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可以以更高的精度和效率执行大规模建图,并且可以在室外强日光环境中鲁棒地操作,测量精度高,通用性好,能满足室内外不同的测量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外通用的高精度实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过程需要测量很多参数,例如在建筑领域需要测量建筑占地面积和楼层高度等参数,传统的测量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测量效率低、还无法保证测量精度和数据监测的实时性。随着无人机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将无人机引入工程测量领域实现高精度实时测量成为可能。通常在无人机上安装多种传感器进行参数采集,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可实现场景的构建,对构建出的场景运用相匹配的算法可计算出所求工程参数。
无人机测量主要由智能决策、环境感知和运动控制三个模块构成,其中环境感知是一切的基础。无人机感知环境需要一套性能强大的传感器来采集数据,同时需要相应的算法来处理分析数据,在环境感知模块中,视觉传感器是不可或缺的。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指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即:载有特定传感器的主体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特定传感器获取图像帧来估计自身运动的轨迹,并建立周围环境的地图,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领域。SLAM可分为激光SLAM和视觉SLAM,前者理论较为成熟很早就被应用于工程中,其采用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可视范围广,但缺点是激光雷达智能感知的结构信息是二维信息,信息量较少且易丢失大量的环境信息,使其应用场景受到限制;虽然激光雷达点云的精度和范围优于其他深度相机,但纯激光雷达SLAM系统由于激光雷达不能提供像相机一样高的角度分辨率,因此它容易在隧道或走廊等不太突出的结构环境中出现故障,它还缺乏闭环检测,使得算法只关注局部精度,而没有全局姿态和地图优化;后者的感知信息源为相机图像,根据相机类型可分为单目SLAM、双目SLAM和RGB-D SLAM,因视觉SLAM图像具有丰富信息,在21世纪得以快速发展。视觉SLAM有一个典型假设是场景固定,若有动态物体出现不仅影响相机位姿的估计而且在地图中留下残影,进而影响地图构建质量。并且,相机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所捕捉的照片容易模糊,极大的影响了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若能将激光SLAM和视觉SLAM技术进行结合使用,利用相机的最佳角度分辨率和激光雷达的最佳深度及距离,则可以兼具两者的优点并互补各自的不足。
ORB-SLAM是基于特征点的实时单目SLAM系统,该算法可以实时运行在狭小的室内环境和宽阔的室外环境中,对剧烈运动具有鲁棒性。ORB-SLAM2是在ORB-SLAM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支持标定后的双目相机和RGB-D相机,其精度更高,并能在标准CPU上实时工作。ORB-SLAM2虽然支持双目相机和RGB-D相机对深度估计的支持,但这两种相机都有缺点,特别是在估计具有长深度的室外物体时,双目相机需要长基线来进行精确的长深度估计,这在现实测量中通常不容易实现,此外双目相机之间的校准也容易受到机械变化的影响,致使深度估计精度降低;而RGB-D相机在室外通常容易受到太阳光的影响,有效工作范围一般小于10米。
ORB-SLAM2能够实现地图重用、回环检测和重新定位,其采用了光束优化法(BA,Bundle Adjustment),从视觉重建中提取出优化的3D模型和相机参数(内参数和外参数),从每一个特征点反射出来的几束光线,在我们把相机姿态和特征点空间位置做出最优的调整之后,最后收束到相机光心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良波,未经邓良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2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