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2808.9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4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徐梓铨;仇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闲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5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光 红外 波段 防伪 标签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防伪标签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上的反射层、间隔层以及相变材料层;相变材料层上设置有由两种或者多种稳定相态区域组成的红外防伪图案。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层上依次沉积反射层、间隔层、相变材料层和保护层;通过激光脉冲照射,在相变材料层特定区域发生相态或形态转变,形成红外或可见光防伪图案。本发明利用不同相态下相变材料在红外波段的光谱辐射率不同以及不同形态下材料在可见光波段的散射系数不同的特性,设置具有不同稳定相态的相变材料层形成红外防伪图案,以及保护层表面设置凸起结构形成可见光防伪图案,实现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辐射控制与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维护产品权益的重要手段。红外防伪等光学防伪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红外防伪技术主要采用特殊油墨吸收或反射红外光方式实现(CN103242708A);亦有采用具有不同红外辐射特性的涂覆图案实现(CN101783094B)。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红外防伪技术需使用专门的防伪油墨,制作成本较高且方法相对复杂。此外,上述方法均属于不可重复使用的设计,不能满足部分场合针对可重复配置的防伪标记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能够更简单地制备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并且实现对标签进行重复配置应用。
一种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上的反射层、间隔层以及相变材料层;
所述相变材料层上设置有由两种或者多种稳定相态区域组成的红外防伪图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底层作为支撑结构,用于承载防伪图案;所述衬底可以是产品自身的基材,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支撑结构。所述反射层和间隔层用于形成光学谐振腔,增强防伪图案在红外波段的光谱辐射率对比;所述相变材料层以不同程度的相变状态形成具有不同光谱辐射率的红外防伪图案。
本发明的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利用不同相态下相变材料在红外波段的光谱辐射率不同的特性,在相变材料层设置两种或多种稳定相态区域,使相变材料层在红外光下呈现由该两种或多种相态共同形成的红外防伪图案,实现防伪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相变材料层的两种或多种稳定相态之间能相互转换。
在特定情况下,相变材料层的相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能够实现对红外防伪图案的重置。利用该重置功能,可以在红外防伪图案验证完成之后,通过相态转换擦除该红外防伪图案避免被二次利用;或者是用于交换信息,该红外防伪图案作为一个在交换信息中在双方之间反复呈现的信息媒介,提高防伪的级别。
作为优选,所述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标签还包括设于所述相变材料层上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波透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层用于对所述相变材料层进行保护,以维持红外防伪图案的效果。所述特定波长为相变材料层发生相变的波长,所述保护层在该波长下光波透明,以使所述相变材料层吸收所有的入射激光。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上设置构成可见光防伪图案的多个凸起结构。通过凸起结构的设置,形成可见光防伪图案,实现可见光-红外双波段防伪,提高防伪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为10~500nm,直径为100nm~5μm。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为氧化铝膜。
作为优选,所述衬底层为硅衬底;所述反射层为金薄膜;所述间隔层为硫化锌膜;所述相变材料层为锗锑碲合金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2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油的分装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内燃机型联合循环热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