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桥悬臂施工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3099.6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5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田仲初;张祖军;彭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E01D4/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谢浪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桥 悬臂 施工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拱桥悬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锚碇(10)以及交界墩上的扣塔(7);
S2:施工主拱圈(2),利用锚碇(10)作为所述主拱圈(2)的后锚系统,将所述锚碇(10)通过锚索(9)与所述扣塔(7)锚固连接,所述扣塔(7)另一侧通过斜拉扣索(8)与所述主拱圈(2)锚固连接;其中,
所述主拱圈(2)由多段拱箱(1)悬臂浇筑而成,所述主拱圈(2)施工过程中,通过预应力钢束(5)和斜拉扣索(8)对各节段拱箱(1)交替进行张拉;
步骤S2的具体过程如下:
S21:悬臂浇筑当前节段拱箱(1),并将该节段拱箱(1)通过所述斜拉扣索(8)与所述扣塔(7)斜拉固定;
S22:悬臂浇筑下一节段拱箱(1),在下一节段拱箱(1)的顶底板内设有供预应力钢束(5)穿过的孔道(3);
S23: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以及砼龄期达到设定时间后,在所述孔道(3)中穿入预应力钢束(5),并利用张拉装置(6)对所述预应力钢束(5)进行张拉,通过所述预应力钢束(5)对该节段拱箱(1)施加设定预压力;
S24:所述预应力钢束(5)张拉完毕后,并将所述预应力钢束(5)的两端锁定于该节段拱箱(1)端部的锚具上,并拆除张拉装置(6);
S25:重复步骤S21-S24,直至所述主拱圈(2)合龙后,拆除所述斜拉扣索(8)、锚索(9)、扣塔(7)以及拱箱(1)内的预应力钢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桥悬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3)沿所述拱箱(1)的宽度方向均匀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桥悬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孔道(3)之间的间距控制在48-52cm,位于所述拱箱(1)的顶板内的所述预应力钢束(5)距所述拱箱(1)顶部的距离大于等于10cm,位于所述拱箱(1)的底板内的所述预应力钢束(5)距离所述拱箱(1)底部的距离大于等于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桥悬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束(5)采用低松弛钢绞线;其中,所述低松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15.24 mm,抗拉强度为1860MP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拱桥悬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箱(1)中预埋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内腔构成所述孔道(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拱桥悬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为一方形管。
7.一种拱桥悬臂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塔(7)、斜拉扣索(8)、主拱圈(2)、锚索(9)以及预应力钢束(5),所述扣塔(7)的一侧通过所述锚索(9)与锚碇(10)锚固连接,另一侧通过所述斜拉扣索(8)与所述主拱圈(2)锚固连接,所述主拱圈(2)由多段拱箱(1)悬臂浇筑而成,所述预应力钢束(5)用于对所述拱箱(1)施加预压力,所述主拱圈(2)施工过程中,通过所述预应力钢束(5)和斜拉扣索(8)对各节段拱箱(1)交替进行张拉;具体的交替张拉过程为:
S21:悬臂浇筑当前节段拱箱(1),并将该节段拱箱(1)通过所述斜拉扣索(8)与所述扣塔(7)斜拉固定;
S22:悬臂浇筑下一节段拱箱(1),在下一节段拱箱(1)的顶底板内设有供预应力钢束(5)穿过的孔道(3);
S23: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以及砼龄期达到设定时间后,在所述孔道(3)中穿入预应力钢束(5),并利用张拉装置(6)对所述预应力钢束(5)进行张拉,通过所述预应力钢束(5)对该节段拱箱(1)施加设定预压力;
S24:所述预应力钢束(5)张拉完毕后,并将所述预应力钢束(5)的两端锁定于该节段拱箱(1)端部的锚具上,并拆除张拉装置(6);
S25:重复步骤S21-S24,直至所述主拱圈(2)合龙后,拆除所述斜拉扣索(8)、锚索(9)、扣塔(7)以及拱箱(1)内的预应力钢束(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未经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30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