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存储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3314.2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宁;许树堃;金戈;罗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掣(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臧建明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存储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与装置,涉及数据存储技术。以上一次写入数据的单位存储区域相邻的下一个单位存储区域的首地址,作为起始存储地址,将待存储数据写入到至少一个单位存储区域中。在写入有待存储数据且存在剩余存储空间的单位存储区域,填充可压缩数据。最后以至少一个单位存储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存储区域中的数据为一个单位读写数据,将每个单位读写数据从逻辑地址空间写入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其中,位于物理地址空间的每个单位读写数据处于压缩状态,如此,占用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的仅包括待存储数据,也不会造成数据的写放大,使得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也会更晚的到达预设的阈值,延长了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存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SD),简称SSD或固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包括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是当前主流的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设备。在利用固态硬盘存储数据时,若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中存储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则需要对已存储数据进行重新擦写,以清理已存储数据中过时的数据。对于固态硬盘而言,允许的擦写次数是有限的,当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固态硬盘的存储功能就会失效。
目前,主机向固态硬盘的写入数据的主流方式为:当接收到数据1时,需要将逻辑地址空间上一次写入数据的单位存储区域中的已存储的数据2(数据2在上一次已被写到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存储)重新读出,将数据1和数据2合并为目标存储数据。然后,再以上一次写入数据的单位存储区域的首地址为起始存储地址,根据目标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将目标存储数据写入至少一个单位存储区域中。最后,将逻辑地址空间的至少一个单位存储区域中的目标存储数据写入到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中。
可见,在上述的向固态硬盘的写入数据方式中,上述的数据2会被重复写入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中。在普通的固态硬盘中,这种写入方式就会造成数据的写放大问题,从而会加快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的耗用,进而使得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更早的到达预设的阈值,这样会导致固态硬盘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与装置,用以解决部分数据会被重复写入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中,从而造成的数据写放大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应用于主机,所述主机为固态硬盘分配有逻辑地址空间,所述逻辑地址空间包括有多个单位存储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存储数据;
以上一次写入数据的单位存储区域相邻的下一个单位存储区域的首地址,作为起始存储地址,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写入到至少一个单位存储区域中;
在写入有所述待存储数据且存在剩余存储空间的单位存储区域,填充可压缩数据;
以所述至少一个单位存储区域中的每个所述单位存储区域中的数据为一个单位读写数据,将每个所述单位读写数据从所述逻辑地址空间写入所述固态硬盘的物理地址空间,其中,位于所述物理地址空间的每个单位读写数据处于压缩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应用于主机,所述主机为固态硬盘分配有逻辑地址空间,所述逻辑地址空间包括有多个单位存储区域,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存储数据;
数据写入单元,用于以上一次写入数据的单位存储区域相邻的下一个单位存储区域的首地址,作为起始存储地址,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写入到至少一个单位存储区域中;
数据填充单元,用于在写入有所述待存储数据且存在剩余存储空间的单位存储区域,填充可压缩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掣(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锐掣(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3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