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管防渗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4019.9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安龙;黄少奇;文波;董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5/02;E02D15/06;E02D17/02;E02D31/02;E01F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渗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管防渗墙,包括防渗墙本体、设置在防渗墙本体两侧的包封段、过水涵管以及通过止水铜片连接在防渗墙本体和包封段之间的箱涵;防渗墙本体包括水下浇筑的墙体和设置在墙体顶面的帽石;帽石内部及箱涵内部留设有过水通孔,过水通孔彼此防渗对接从而形成过水通道,过水涵管的端部穿过包封段内与过水通道连接;箱涵和包封段的外部及周边还包裹有粗砂。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过水涵管和混凝土防渗墙的连接防渗问题、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及渗流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水涵管穿防渗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土质基础采用水下浇筑的混凝土防渗墙结构进行防渗同时因为其它功能要求(例如供水),需要在混凝土防渗墙上下游布置过水涵管穿过混凝土防渗墙时,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重点,因此一般避免出现此类结构。但是随着工程边界条件越趋复杂,往往难以避开,特别是对于一些城市周边的基础防渗工程。混凝土防渗墙内穿涵管的技术难点在于:(1)水下浇筑的混凝土防渗墙不具备直接预埋止水的条件,无法直接与涵管进行防渗连接;(2)混凝土防渗墙与涵管的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存在不均匀变形问题;(3)在混凝土防渗墙上设置永久的孔洞,不仅要保证涵管本身的防渗性能以及混凝土防渗墙与涵管之间的封闭结构安全可靠性,同时要保证在出现局部渗水等危险工况时,具有保持基础渗透稳定的控制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过水涵管穿防渗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穿管防渗墙,包括防渗墙本体、设置在防渗墙本体两侧的包封段、过水涵管以及通过止水铜片连接在防渗墙本体和包封段之间的箱涵;防渗墙本体包括水下浇筑的墙体和设置在墙体顶面的帽石;帽石内部及箱涵内部留设有过水通孔,过水通孔彼此防渗对接从而形成过水通道,过水涵管的端部穿过包封段内与过水通道连接;箱涵和包封段的外部及周边还包裹有粗砂。
进一步的,墙体顶部设有槽口,帽石填筑在槽口内及槽口周围的墙体顶面;位于槽口内的帽石部分预留过水通孔。
进一步的,帽石内部和箱涵内部的过水通孔内径相同且大于过水涵管的内径。
进一步的,帽石内部的过水通孔内径大于过水涵管的内径;箱涵内部的过水通孔内径整体过渡变化,其连接帽石的端部内径与帽石内部的过水通孔内径相同,连接过水涵管的端部内径与过水涵管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各过水通孔内均设有钢管,钢管之间彼此防渗对接且钢管的形状同所处的过水通孔内径形状变化一致。
进一步的,帽石内的过水通孔的孔口设有环形加强钢筋。
进一步的,防渗墙本体顶部周边按照帽石结构设有钢筋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穿管防渗墙的施工方法,以解决过水涵管和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连接问题、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及渗流安全问题。本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土质基础上采用泥浆固壁方式形成防渗墙槽孔;
步骤B:绑扎防渗墙钢筋网,在预留槽口部位预设泡沫板隔离板,预设的泡沫隔离板分为三层分别放置在钢筋网片的两侧和中间,与钢筋网片固定;
步骤C:放置钢筋网,浇筑水下混凝土墙体;
步骤D:混凝土墙体施工结束后,在预留槽口两侧局部开挖基坑,拆除泡沫隔离板和附着的混凝土,凿除整个混凝土墙体顶部的混凝土及隔离板预留槽口周边的混凝土;
步骤E:混凝土墙体顶部周边按照帽石混凝土结构增设钢筋网,割除预留过水通孔孔口部位的钢筋网,设置双层环形止水铜片,混凝土墙体顶部及预留槽口周边按照帽石混凝土结构浇筑混凝土帽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40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