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恒温防雪霜凝结的电源车进风防护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4903.2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唐嘉麒;赵炜;房元斌;何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均海专用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B60K11/08;H05B3/20;H05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王文颖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恒温 防雪霜 凝结 电源 车进风 防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恒温防雪霜凝结的电源车进风防护栅,包括外框和金属网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和恒温控制器;所述外框为进风防护栅的支撑结构,用于安装在电源车厢舱上;所述金属网栅采用网状结构,用于阻挡异物进入;所述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均设于金属网栅上;所述恒温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温度控制通入电热丝的电流大小维持金属网栅温度恒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恒温防雪霜凝结的电源车进风防护栅,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源车的功能是伴随武器系统机动,在野战条件下为武器系统提供工作电源,其工作方式为柴油发动机带动同步发电机发电。柴油发动机和同步发电机均安装于封闭的厢舱内。柴油发动机运行需要空气同时柴油发动机和同步发电机散热也需要进风,因此在厢舱壁开有进风口。为防止异物被吸入厢舱危及机组运行,在进风口设有进风防护栅。为阻隔飞虫、柳絮、杨絮、落叶、枯枝等较小异物,进风防护栅的金属网栅一般较密。当电源车在冬季或高海拔雨雪天气工作时,雪霜会在金属网栅上凝结,使有效进风面积减小,降低进风效率,影响机组功率输出,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机组停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冬季或高海拔雨雪天气下,现有进风防护栅的金属网栅容易雪霜凝结导致机组运行不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自动恒温防雪霜凝结的电源车进风防护栅,包括外框和金属网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和恒温控制器;所述外框为进风防护栅的支撑结构,用于安装在电源车厢舱上;所述金属网栅采用网状结构,用于阻挡异物进入;所述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均设于金属网栅上;所述恒温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温度控制通入电热丝的电流大小维持金属网栅温度恒定。
优选的,所述电热丝以S型分布在金属网栅上。
优选的,所述电热丝表面设有绝缘防护层。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相邻两根电热丝中间位置、实时检测金属网栅温度。
优选的,所述恒温控制器为电子式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恒温防雪霜凝结的电源车进风防护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恒温防雪霜凝结的电源车进风防护栅,结构包括外框1、金属网栅2、电热丝3、温度传感器4和恒温控制器5。其中,外框1为进风防护栅的支撑结构,用于安装在厢舱上;金属网栅2采用网状结构,用于阻挡异物进入;电热丝3采用“S”型结构,附着在金属网栅2上,表面有绝缘防护材料;温度传感器4附着在金属网栅2上用于检测金属网栅2实时温度;恒温控制器5为电子式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金属网栅实时温度,控制通入电热丝3的电流大小,维持金属网栅2温度恒定。
本发明防雪霜凝结的原理为:
当电源车在冬季或高海拔等气温低于0℃的寒区工作时,电源车通过恒温控制器5给电热丝3通入电流,电热丝3产生热量并传递给金属网栅2,使金属网栅2的温度维持在设定值(0℃以上,一般设定为10℃),电子式恒温控制器5通过温度传感器4实时检测金属网栅2温度,当金属网栅2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通过PWM方式增大占空比,增加通入电热丝3的电流,使金属网栅2温度升高,当金属网栅2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通过PWM方式减小占空比,减少通入电热丝3的电流,使金属网栅2温度下降,通过这样的负反馈自动控制方式维持金属网栅2温度恒定,这样不管外界气温如何变化,既将金属网栅2的温度维持在设定值(10℃),又不会使金属网栅2温度过高带来安全隐患和浪费电能。
本自动恒温防雪霜凝结的进风防护栅通过将金属网栅2的温度维持在0℃以上,使雪霜无法在金属网栅2上凝结,保证了进风口进风的通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均海专用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均海专用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4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