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墙体模板配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6439.0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士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0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墙体 模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墙体模板配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背楞选用、板带加工、门洞和垛头加固和阴角和阳角加固;本发明通过选用废旧模板加工板带,并通过板带和模板整板间隔排布的配模方式,使螺栓孔可以设置在板带上,从而实现模板整板的免破损,保证了模板整板率和现场施工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模板,并减少了现场损耗,通过U型可调梁夹对门洞和垛头进行固定,从而使混凝土墙块的水平方向加固范围增大,并完全满足端部刚度要求,且对现场操作及检查较为便捷,而通过竖向龙骨对阳角和阴角进行固定,不仅加强了阳角和阴角的刚度,还无需对剪力墙模板进行开孔之类的破损,进一步保障模板的完好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墙体模板配模方法。
背景技术
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墙体模板随意切割现象非常普遍,导致混凝土墙体模板的损耗量巨大,通过对工程项目砼墙体模板消耗量的统计对比分析,剪力墙模板的现场实际用量比计划用量多出了许多,导致模板材料得到严重浪费,现场实际消耗的模板大大超过了计划模板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成本,施工的实际损耗量远大于定额损耗量,同时许多加工过的小于20-30cm模板直接当废品进行处理,进一步导致模板材料浪费严重;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墙体木模板的加固间距随意性很大,有些开孔位置在模板中间,有些则在模板边缘,模板开孔较多,开孔处易损坏,减少了模板的周转次数,项目各单体在标准层施工至9层时,模板已无法继续周转使用,现场剪力墙模板需要重新配制,需重新投入新的模板,且混凝土墙体模板拆模后存在很多螺杆眼,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进行堵洞处理才能进行二次利用,从而使混凝土墙体模板与楼板模板通用性差,不利于模板的重复利用,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凝土墙体模板配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墙体模板配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选用废旧模板加工板带,并通过板带和模板整板间隔排布的配模方式,使螺栓孔可以设置在板带上,从而实现模板整板的免破损,保证了模板整板率和现场施工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模板,并减少了现场损耗。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墙体模板配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背楞选用
先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安全计算软件选取抗弯强度和刚度合格的钢支撑作为混凝土墙体模板的背楞材料,接着根据混凝土墙板规格将规定数量的钢支撑按混凝土墙体形状竖向等距排布,再在竖向排布的钢支撑外侧固定横向分布的钢支撑;
步骤二:板带加工
先根据施工要求将施工现场柔韧性合格的废旧模板加工成固定尺寸的板带,接着将加工完成的板带和模板整板拼装到竖向排布的钢支撑的内侧,并通过螺栓将板带与竖向排布的钢支撑进行固定,完成混凝土墙体模板安装;
步骤三:门洞和垛头加固
先选用可调梁夹对安装完成的混凝土墙体模板的门洞和垛头处进行夹持固定,以保证混凝土墙块的水平方向加固范围增大,并完全满足端部刚度要求;
步骤四:阴角和阳角加固
先在通过螺栓将4组龙骨安装到混凝土墙体模板的阳角,并保证4组龙骨呈两两对称分布于阳角的两边,再通过螺栓将4组龙骨安装到混凝土墙体模板的阴角,并保证4组龙骨呈两两对称分布于阴角的两边,最后通过混凝土浇筑机将混凝土浇筑到混凝土墙体模板内,待混凝土墙体彻底成型后再对模板进行拆除。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钢支撑采用冷轧钢板加工制成,且钢支撑的抗弯强度及刚度满足螺栓间距大于模板整板的加固间距要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钢支撑上根据施工需要等距开设有螺栓孔,所述竖向排布的钢支撑和横向分布的钢支撑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分布的钢支撑固定于竖向排布的钢支撑外侧的上下部和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6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