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8636.6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周莹;刘慧芳;石颖;李佩家;张铭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J11/02 | 分类号: | B60J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严志平 |
地址: | 2118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遮阳 系统 | ||
1.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装置、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遮阳装置和检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遮阳装置,包括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汽车上的放布卷轴(1),以及由驱动装置进行驱动的放绳卷轴(2),所述放布卷轴(1)上卷绕有遮阳布料(3),在所述放绳卷轴(2)上卷绕有与遮阳布料(3)相连接的尼龙拉绳(4);
检测模块,包括多个用于检测汽车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控制模块,包括无线通信单元,以及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的单片机,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无线通信单元电性连接,且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单片机信号连接,由单片机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数据控制驱动装置使遮阳布料(3)展开或收卷;
所述遮阳装置还包括贴合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弧形结构的护罩滑轨(5),在所述护罩滑轨(5)内设置有用于对尼龙拉绳(4)进行导向的滚轮传导组(6),所述滚轮传导组(6)包括用于改变尼龙拉绳(4)传导方向的定滑轮(7),以及用于控制尼龙拉绳(4)运动轨迹的导向滚轮(8),所述定滑轮(7)设置在护罩滑轨(5)远离放布卷轴(1)的一端,所述导向滚轮(8)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导向滚轮(8)均布在护罩滑轨(5)内,所述尼龙拉绳(4)经导向滚轮(8)传导,以使得遮阳布料(3)在护罩滑轨(5)内沿指定轨迹运动;
在所述护罩滑轨(5)位于放布卷轴(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对卡住尼龙拉绳(4)的张紧轮(9),其中一个所述张紧轮(9)上设置有由电动推杆驱动,且用于控制张紧轮(9)转动的摩擦片(10);
位于所述护罩滑轨(5)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所述压力传感器(11)上设置有用于抵住尼龙拉绳(4)的弹片(12),由单片机根据压力传感器(11)数据判断尼龙拉绳(4)张紧程度,并根据张紧程度通过张紧轮(9)与放绳卷轴(2)的配合,对尼龙拉绳(4)的运动轨迹进行补偿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遮阳布料(3)的控制包括:设定遮阳布料(3)的开启温度阈值TA,设定遮阳布料(3)的收卷温度阈值TB,获取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Ti,当TiTA,单片机控制驱动装置使遮阳布料(3)进行展开,当TiTB,单片机控制驱动装置使遮阳布料(3)进行收卷,当TBTiTA,驱动装置不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温度传感器均布在汽车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判断驱动装置进行动作的温度为,六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温度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绳卷轴(2)上设置有绳线槽(13),所述放绳卷轴(2)通过绳线槽(13)卷绕尼龙拉绳(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拉绳(4)与遮阳布料(3)的侧边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控制驱动部件进行运动,以使得尼龙拉绳(4)通过卷绕在放绳卷轴(2)上,带动遮阳布料(3)沿护罩滑轨(5)进行展开或收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11)设置在护罩滑轨(5)的中间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遮阳挡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尼龙拉绳(4)张紧程度的补偿包括,设定调节初始阈值N1和调节停止阈值N2,获取压力传感器(11)检测的压力数据N3,当N3 N1,电动推杆驱动摩擦片(10)控制张紧轮(9)的运动,当N3 N2,电动推杆停止驱动摩擦片(10)控制张紧轮(9)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6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