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以多组分方法制造层状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8723.1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J·霍尔兹莱特纳;M·施瓦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B29C70/8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闫娜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组分 方法 制造 层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多组分方法制造层状体(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制造步骤中,由透明的塑料、尤其是由聚碳酸酯制造基底(11),以及在第二制造步骤中,将基底(11)以透明的树脂层(17)、尤其是由聚氨酯制成的透明的树脂层进行覆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层状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代车辆制造业中,一段时间以来在努力实现自动化地行驶的车辆。基于雷达的系统被用来检测位于车辆环境中的物体。目前的雷达罩(在车辆的前部雷达前方的覆盖物)包括多壳结构,该多壳结构通常包括至少两个必须相互接合的注塑件。然后,两个单个部件接合(例如通过粘接)成组合结构件,该组合结构件在最终状态中必须被设计成密封以防介质流入。加热装置在所述构件中在背侧上安装在不可见区域中并且于是必须穿过两个塑料壳以及气隙来加热构件的前侧,这导致提高的能耗和/或较差的加热性能。
具有双壳结构并在两个壳部之间具有气隙的雷达罩的目前的结构型式在雷达功能方面在物体的识别上与温度、湿度等有关。
EP2640609B1示出一种同类型的用于车辆的雷达罩。
发明内容
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特别适合用作雷达罩的层状体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任务,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以多组分方法制造层状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制造步骤中,由透明的塑料、尤其是由聚碳酸酯制造基底;以及
在第二制造步骤中,将基底以透明的树脂层、尤其是由聚氨酯制成的透明的树脂层进行覆层。在此,透明的树脂层可具有自修复的性能。优选地,树脂层形成层状体的外侧,在本申请意义上的自修复的层是如下的树脂系,其在划痕或斑点的情况下通过热作用或时间具有自修复效应,通过该自修复效应可再次封闭划痕或使斑点消失。这种效应例如通过在树脂层中的物理键(例如氢键)产生,在损伤(如划痕)的情况下,只要不发生切削损伤,这些物理键断开并且随后又恢复。这提供提高耐刮擦性的优点,通过该提高的耐刮擦性,雷达系统即使在受到石头撞击或类似负荷的情况下也能持续保持不受限制的功能。在此,可以将与透明的树脂层连接的基底的壁厚选择成,使得该壁厚是用于雷达相关的频率范围的材料中的波长的数倍。因此,对于特定频率的雷达波可以实现衰减最小化。树脂层可以具有与基底相似或相同的雷达穿透性,以便使在边界层中的反射最小化。树脂层可以具有在0.5mm至2.0mm的范围中的层厚度。优选地,树脂层的层厚度在0.5mm至1.0mm的范围中,以便实现较短的循环时间并且减小可能的表面波纹度。与双壳式的结构结构型式相比,根据本方法制造的多层构件在用作雷达罩时可以提供提高的设计自由度、更有利的公差情况以及改善的雷达性能和加热性能。
在产生基底之后,基底可以保留在制造模具中,其中,当基底位于制造模具中期间,对基底进行覆层。由此省去附加的操作步骤,这对质量、尤其是在公差、污染和损伤方面的质量有积极影响。
在基底和树脂层之间可以集成有透明的加热膜。优选地,加热膜可以由与在第一制造步骤中产生的基底相同的基材制成。该加热膜具有预定的导线布局,其中,这些导线被敷设在膜表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地、例如借助振动方法沉入到膜中。如果这些具有限定的电阻的导线通电,则产生为了加热雷达罩所需的热量。在此,将导线设置成,使得构件表面被全表面且均匀地加热。
可以在对基底进行覆层之前将加热膜施加到基底的表面上并且随后在满注过程淹没过程(Flutprozess)中以树脂层全表面地覆盖加热膜,其中,在覆层之后,加热膜完全埋入地位于树脂层和基底之间。在此,树脂层形成层状构件的前侧。由此确保构件前侧的优化的加热性能并且避免在构件可见侧上的加热膜的显现。
此外,可以直接在基底的背离树脂层的表面上施加漆层。漆层可以具有限定的雷达透明度,优选地,该雷达透明度等于基底和/或树脂层的雷达透明度,并且漆层以5μm至50μm的层厚度被施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7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