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孔双向主动式空气净化及新风调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0284.8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芦陈军;徐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陈军 |
主分类号: | F24F1/0003 | 分类号: | F24F1/0003;F24F13/02;F24F8/158;F24F8/108;F24F11/58;F24F11/89;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张晶 |
地址: | 246003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孔 双向 主动 空气净化 新风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单孔双向主动式空气净化及新风调节系统,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单孔双向主动式空气净化及新风调节系统,包括室外机及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及室外机分别固定设于建筑外墙的两侧,所述建筑外墙开设有单孔,所述室内机通风孔设有第一过滤格栅,所述建筑室内设有无线传感遥控器,所述室外机内部设有制冷热主机,所述制冷热主机上设有第二过滤格栅,所述制冷热主机右端设有空气净化组件,所述室外机内壁设有智能控制盒。本发明利用单孔变径内穿透技术设计,解决了室内外机组的连接且送、回风管均加装风机进行主动的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功能,使交换效率和交换质量得到最大的提升产率、质量、精度、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单孔双向主动式空气净化及新风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净化产品大都为单路只能被动实现室内空气的补充,对于室内污浊的空气只有利用单向输入的室外空气达到一定的正压,才能将室内污浊空气通过一些缝隙如门缝等排除,这样的作法效果堪忧有限,如果对一个密闭空间而言则根本不起作用。另外如果单独设置排(回)风口或者直接在墙体上开一进一出的双孔那么又给用户造成投入增加、工程量增大、施工困难等问题,再则如果要实现双向流而又只利用开单空目前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将主机部分放在室内但是由于结构设计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从而造成风机等交换机组放置在室内,所以无论采取怎样的降噪技术其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都是一个需要安静休息环境的人所无法接受的何况由于元器件的增加使得室内机的体积及美观程度等均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利用单管内穿变径然后再穿透的技术让普通的墙体只需要开单孔就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双向主动循环,较好的解决了室内换气效率、噪音和施工、投入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单独设置排(回)风口或者直接在墙体上开一进一出的双孔那么又给用户造成投入增加、工程量增大、施工困难等的问题而提出的单孔双向主动式空气净化及新风调节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单孔双向主动式空气净化及新风调节系统,包括室外机及室内机,并分别固定挂设于建筑外墙的内外两侧,所述室内机及室外机之间的外墙开设有一个单孔;
所述室内机通风孔设有第一过滤格栅,所述室内机所在室内独立设有无线传感遥控器;
所述室外机包括制冷热主机、回风风机及送风风机及智能控制盒;所述制冷热主机设于室外机内并在与室外机机壳接触部位开设有换风散热孔,所述室外机换风散热孔上安装有第二过滤格栅,所述制冷热主机在靠墙一侧依次与回风风机及送风风机连接,所述智能控制盒安装于室外机内部的顶侧;
所述回风风机回风口连接有回风管组件,所述送风风机送风口连接有送风管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格栅由高中效复合滤芯及活性炭滤芯组成,所述第二过滤格栅由初效滤芯组成,所述无线传感遥控器及智能控制盒内搭载嵌入式控制模块,所述无线传感遥控器及智能控制盒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与手机APP远程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风管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通过螺纹相互连接的回风管道,两个所述回风管道中部沿同一方向延伸出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密封管道,所述回风管道与密封管道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密封管道及与其接触的回风管道局部材质为硬质PVC或不锈钢材质制成,两个所述回风管道分别设于室内机与室外机内部并穿出机体于外墙的单孔内螺纹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陈军,未经芦陈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0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