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硫醇、硫醚类有机废水的酶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0302.2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4;C02F103/18;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济南格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6 | 代理人: | 李晓光 |
地址: | 250307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醇 硫醚类 有机 废水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硫醇、硫醚类有机废水的酶处理工艺,所述方法为:(1)调整废水的pH,添加量过氧化物酶和双氧水;(2)加硫酸亚铁溶液和双氧水;(3)中和脱气阶段,调pH后加入PAM溶液,沉淀分离;(4)经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处理。本发明在保证处理效果与芬顿工艺相当前提下,可明显减少硫酸亚铁和双氧水的用量,从而达到源头污泥减量的效果;不改变原有芬顿工艺装置,不影响整体运行成本增加;本发明还具有进一步降低芬顿加药量从而减少污泥产量降低运营成本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硫醇、硫醚类有机废水的酶处理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问题已然是我国面临的问题之一,像农药,化工等难降解、有臭味的废水更是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硫醇是指包含巯基官能团(-SH)的一类非芳香化合物。从结构上来说,可以看成普通醇中的氧被硫替换之后形成的。除甲硫醇在室温下为气体外,其他硫醇均为液体或固体。低级硫醇一般有难闻的气味,有毒。有些硫醇可作药物、解毒剂和橡胶硫化促进剂,也可用作合成杀菌剂的原料。例如,2-巯基苯并噻唑可作橡胶的硫化促进剂;2,3-二巯基丙醇可作砷中毒的解毒剂;6-巯基嘌呤可治癌。
含硫醇、硫醚类有机废水就是一种臭味特别重,容易引起中毒的废水。近年来,由于含硫醇、硫醚类有机废水的泄露、含硫醇、硫醚类有机生产废水的治理设施或者生产车间保护措施不当,己有许多地方发生了人身中毒死亡事件,而含硫醇、硫醚类有机生产废水的臭味和毒性是由于难溶解的硫化物、甲硫醇等导致的)。另外作为多种有机物的合成中间体,含硫醇、硫醚类有机可用于生产多种农药、食用香精以及饲料添加剂蛋氨酸等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含硫醇、硫醚类有机生产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双氧水(H2O2)氧化、次氯酸钠(NaClO)氧化、臭氧(O3)氧化、芬顿试剂氧化。这些处理方式存在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的问题。
如对于双氧水氧化,谢传欣、石宁等人对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特性做了研究,认为在温度较低(30℃以下)的情况下,双氧水基本不会发生自身分解反应,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逐渐缓慢增大;60℃,pH5的条件下,30%的双氧水分解速率十分缓慢,基本不容易发生分解,当pH值达到9时,分解速率达到最大,这说明强碱性溶液对双氧水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臭氧氧化,因为臭氧的强氧化剂,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处理各种废水。一般来讲,单独使用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第一,臭氧相比于其他氧化剂具有较强选择性,并且在低浓度和短时间内,其氧化性能并不能得到良好发挥,且受到有机中间产物的影响;第二,臭氧生产效率低,电能转化效率不超过20%,转化后的臭氧经过污水氧化池后,还有部分剩余,需要臭氧破坏装置才能排空,进一步降低了臭氧的利用效率;臭氧高级氧化需要催化剂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现有的臭氧催化剂一般为氧化铝或者活性炭与稀土金属离子,通过吸附负载,使用过程中,存在催化效率不断降低的现象,长期使用,稳定性差,需要定期更换,根据水质的不同,催化剂更换时间一般为1-3年,更换成本巨大。有机硫化物通过氧化转化为无机硫化物
对于次氯酸钠氧化,国内已有许多人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来处理各种难降解的废水。但在次氯酸钠处理含硫醇、硫醚类有机的废水中考虑到最终处理后的水样会引入氯离子,会提高废水的总盐度,很多地区已经对排放水总盐指标进行管控。
对于芬顿试剂氧化,Fe+/H2O2即芬顿试剂,目前主要用作简单处理废水中难降解、毒性高等有机物,虽然处理结果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效果。但在处理含硫醇、硫醚类有机的废水中,易形成固体废物氢氧化铁,并且需要控制pH在9左右才有良好的效果,产生的二次污泥为危险固废,其处置难度大,处理成本高。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含硫醇、硫醚类有机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清洁、高效、低成本、源头固废减量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03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