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及其应急抛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2264.4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骁;汤联生;沈润杰;张守琳;林镇;吴庄毅;陈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苏州同港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绍兴异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G8/00;B63G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闫露露 |
地址: | 3505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机器人 可控 电磁 模块 及其 应急 方法 | ||
1.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力材(1)、抛载物(2)、水下电磁铁(3)和固定壳体(4);所述固定壳体(4)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浮力材(1)固定机器人本体顶部位置处,抛载物(2)通过水下电磁铁(3)设置在固定壳体(4)底部,并通过水下电磁铁(3)的电路通断来控制抛载物(2)的抛载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电磁铁(3)内部滑动插入一根电磁铁芯(301),所述固定壳体(4)上开设有供电磁铁芯(301)穿过的通孔,电磁铁芯(301)一端伸出水下电磁铁(3)与弹簧(302)抵接,另一端穿过通孔供抛载物(2)悬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弹簧(302)为压缩状态,将电磁铁芯(301)顶紧,水下电磁铁(3)通过连接线缆(303)接入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4)可根据水下机器人本体的实际装配所需形态而随意改变,并依据浮力配平方法配平浮力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配平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抛载物重量;
S2:选定电磁铁型号并称重;
S3:选定浮力材(1)的类型,确定其密度,然后计算出其产生的浮力大小;
S4:设计固定外壳(4)的大小,并考虑外壳产生的重量;
S5:确定选用浮力材(1)的大小,并将整个系统重量考虑在内,使得浮力材(1)所产生的浮力刚好能抵消系统产生的重量,即为最佳状态,此时整个抛载系统在水中呈现零浮力状态;
S6:计算验证选用的水下电磁铁(3)是否能成功抛载抛载物,计算水下电磁铁(3)抛载时与抛载物(2)之间的摩擦力是否能够满足电磁铁的拉力,若该摩擦力小于电磁铁产生的拉力,则抛载物能成功抛载,反之则不行;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f=чN
其中ч为摩擦系数,N为重物的重量,N=mg,m为抛载物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所以最终摩擦力大小为:
f=чmg
6.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的应急抛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抛载模式和被动抛载模式,具体如下:
主动抛载模式:
S11:将电磁抛载模块的控制线与机器人本体内传输控制信号、传输摄像头信号的线独立分开;
S12:主动抛载程序未下达释放信号前,连接线缆(303)处于未接通状态,水下电磁铁(3)为自然状态;此时弹簧(302)处于收缩状态,电磁铁芯(301)在弹簧(302)的推力下向左伸出,此时抛载物(2)被挂在电磁铁芯(301)上,无法掉落;
S13:当下达抛载指令时,连接线缆(303)接入电流,此时电磁铁芯(301)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水平向右的力,且该力大于弹簧(302)产生的推力,在弹力和电磁力合力作用下,电磁铁芯(301)向右运动,当到达与抛载物(2)的摩擦零界点时,抛载物(2)被释放,整个抛载模块产生正浮力,从而使水下机器人本体产生正浮力,致使机器人本体上浮;
被动抛载模式:
S21:系统运行正常时,连接线缆(303)处于接通状态,水下电磁铁(3)为电磁吸合状态;此时弹簧(302)处于舒展状态,电磁铁芯(301)在弹簧(302)弹力和电磁力合力作用下水平向左,此时电磁力大于弹簧(302)弹力,弹簧(302)被迫呈拉伸状态,铁心穿过抛载物(2),将抛载物(2)挂住,不会脱落;
S22:当水下机器人出现故障时,连接线缆(303)失去能量来源,水下电磁铁(3)断电,电磁铁芯(301)失去电磁力,此时,在弹簧(302)回缩作用下,弹力克服电磁铁芯(301)与抛载物(2)之间的摩擦力,合力向右,将电磁铁芯(301)向右拉动,断开与抛载物(2)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抛载物(2)成功抛载,抛载系统处于正浮力状态,实现水下机器人本体的成功上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苏州同港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绍兴异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苏州同港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绍兴异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22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状构件内壁清洗用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