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音叉共振的声学释放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2441.9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梁秋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三强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音叉 共振 声学 释放 | ||
本发明涉及潜标回收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音叉共振的声学释放器,包括连接壳体,连接壳体顶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杆,固定连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监测系统,且监测系统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浮力系统,固定连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壳体的内部且固定安装有固定球体,固定球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钢索。该基于音叉共振的声学释放器,对于固定球体内部大小不易球型空腔结构的设置,使得固定球体在共振音叉的振动频率作用下可以较为容易的被击碎,而且,只要在固定球体的内部产生裂纹,在其内部的球型空腔以及配重块的重力作用就可以很容易的将其破碎掉,进一步地提高该声学释放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标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音叉共振的声学释放器。
背景技术
在海洋监测系统中,声学释放器作为一种必备的水下监测设备回收得到辅助工具,在海洋勘测和海底工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由应答模块及释放模块所组成,其中,应答模块是为了接收控制器所发生的声学信号,并用于判定释放模块是否启动;而释放模块是为开启释放机构以与重力锚系脱开,并在浮球的作用下而将监测设备上浮至海面以进行回收作业。
但现有的声学释放器内部结构复杂,其应答模块中含有多种精密电子构件,并在释放模块中还需要配置动力输出机构,以及供应应答模块和释放模块正常运行的供电系统,而且,在释放模块在启动并脱开重力锚系的过程中,涉及到声学释放器内部机构与外部结构的动力传动机构,而在深海的高压环境下对于该声学释放器的密封要求极为严苛,进而极大地增加了该声学释放器的制备及维护成本,而且,在深海高压的环境下极易因密封圈的磨损导致其内部发生进水而损坏的现象。
故,亟需一种声学释放器,以有效避免上述现有声学释放器中所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音叉共振的声学释放器,具备在该声学释放器的内部无需精密的电子构件、无需动力输出机构、也不需要动力输出机构及供电系统、制备及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可以有效地适应于深海的高压环境、稳定及可靠性较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声学释放器内部结构复杂,其应答模块中含有多种精密电子构件,并在释放模块中还需要配置动力输出机构,以及供应应答模块和释放模块正常运行的供电系统,而且,在释放模块在启动并脱开重力锚系的过程中,涉及到声学释放器内部机构与外部结构的动力传动机构,而在深海的高压环境下对于该声学释放器的密封要求极为严苛,进而极大地增加了该声学释放器的制备及维护成本,而且,在深海高压的环境下极易因密封圈的磨损导致其内部发生进水而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音叉共振的声学释放器,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顶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杆,所述固定连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监测系统,且监测系统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浮力系统,所述固定连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壳体的内部且固定安装有固定球体,所述固定球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钢索,所述连接钢索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壳体的底部且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连接钢索的外表面与连接壳体底端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壳体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的一端设有共振音叉。
优选的,所述浮力系统所受的浮力小于配重块的重力,且大于监测系统与连接壳体及其上各部件的重力之和。
优选的,所述共振音叉的内壁设为与固定球体外表面上弧形曲面相似的弧形结构,且其呈环形整列排布位于固定球体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固定球体采用是玻璃材质所制作而成的,且在其内部设有大小不一的球型空腔。
优选的,所述共振音叉的共振频率与固定球体的固定频率相同,以确保共振音叉在发生共振时可以将固定球体击碎。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三强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三强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2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