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颗粒污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3118.3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颗粒 污泥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颗粒污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生化池;多根第一曝气管和在所述反应区底部的多组第一曝气装置,每组第一曝气装置通过相对应的一根第一曝气管连接至气源,每根所述第一曝气管设有阀门机构以调控该第一曝气管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度;在所述生化池顶部的多个流态导流器,每个流态导流器具有上端敞口;沉淀池,其内部自上而下形成沉淀区和颗粒污泥再反应区,所述再反应区连通所述反应区;在所述再反应区底部的若干第二曝气装置;多个三相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再反应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每个三相分离器的上端设置气提管,气提管通过回流管导向至所述反应区上部。该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在简单操作运行条件下实现颗粒污泥的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颗粒污泥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其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可分为好氧污泥和厌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而颗粒污泥是通过微生物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颗粒状活性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它具有能提高反应器污泥活性和生物量浓度、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不易发生污泥膨胀、良好的沉降性能、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等优点,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但目前颗粒污泥技术还未大规模推广应用,其主要原因是颗粒污泥的培养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颗粒污泥的污水处理系统,以能够在简单操作运行条件下实现颗粒污泥的培养,令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实现厌氧、缺氧和好氧等多种反应环境,有效的提高净水效果,且适宜工程化应用、可操作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颗粒污泥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
生化池,其内部形成颗粒污泥反应区,所述生化池配置有污水进水管且池侧壁下端开设排泥口和循环口;
第一曝气单元,包括多根第一曝气管和在所述反应区底部呈纵横分布的若干第一曝气装置,全部第一曝气装置分为沿纵向和/或横向依次并排的多组,多组第一曝气装置与多根第一曝气管一一对应,每组第一曝气装置通过相对应的一根第一曝气管连接至气源,每根所述第一曝气管设有阀门机构以调控该第一曝气管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度;
多个流态导流器,在所述反应区顶部沿横向并排、且间隔地布置,每个流态导流器的内部形成导流腔,且所述导流腔具有下端敞口、上端敞口和横截面呈倒立V形的顶部区域;
并排设置在所述生化池侧方的沉淀池,其内部自上而下形成沉淀区和颗粒污泥再反应区,所述再反应区通过所述循环口连通所述反应区,所述沉淀区具有配置净水出水管的出水堰;
第二曝气单元,包括在所述再反应区底部呈纵横分布的若干第二曝气装置;
多个三相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再反应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每个三相分离器的上端设置气提管;以及,
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通所述气提管,且其出口布置在所述反应区上部。
优选地,所述流态导流器的数目和全部第一曝气装置的纵向列数相一致;各列第一曝气装置位于相对应的流态导流器的正下方,并且与相对应的流态导流器竖直方向同轴布置。
优选地,每个所述流态导流器,其纵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生化池的池侧壁相接,且其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竖直分隔板,以将其导流腔分隔成沿纵向并排的多个单元格。
优选地,每个所述流态导流器包括在横向上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导流板,每个所述导流板具有上部的倾斜平板和下部的竖直平板。
优选地,所述流态导流器的上端比所述出水堰的上边沿低10~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电站应急消防水箱
- 下一篇:一种基于螺旋式省力内窥镜可变刚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