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及电磁阻尼自动寻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3344.1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尹宜勇;刘欢;朱文佳;齐林山;李浩;张伯伦;丁雨焘;王通;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A01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全旺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微耕机 扶手 架减振 装置 电磁 阻尼 自动 方法 | ||
1.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动力吸振器(3)、加速度传感器(8)和控制器(9),所述加速度传感器(8)采集扶手架(10)的振动加速度幅值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与电磁动力吸振器(3)配合逐级改变电磁动力吸振器(3)的电磁阻尼并最终实现电磁阻尼的自动寻优;
所述电磁动力吸振器(3)包括圆环柱(301),套筒(302),金属圆环(303),电磁铁(304),弹簧棒(305);电磁动力吸振器(3)内部的两端各有一个圆环柱(301),弹簧棒(305)两端分别置于两个圆环柱(301)的内环中,弹簧棒(305)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电磁铁(304),金属圆环(303)夹在两个套筒(302)之间,所述电磁铁(304)的磁感应强度大小通过控制器(9)进行调节;
两个所述电磁铁(304)之间需保留有间隙,使所述金属圆环(303)位于两个电磁铁(304)间隙的正中间,且保证当电磁铁(304)在做径向往复振动的过程中,不会与金属圆环(303)发生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磁铁(304)的磁极方向均为轴向,二者的磁极安装方向为同向或者反向,即两个电磁铁(304)间隙的左右两侧磁极为N-N或者N-S或者S-N或者S-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环(303)的内径大于弹簧棒(305)的直径,使二者保持有间隙,以保证当弹簧棒(305)做径向往复振动的过程中,金属圆环(303)不会和弹簧棒(305)发生碰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304)的外径小于套筒(302)的内径,使二者保持有间隙,以保证当电磁铁(304)做径向往复振动的过程中,电磁铁(304)不会和套筒(302)发生碰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304)的工作能量来源于电动微耕机的电源;所述控制器(9)、加速度传感器(8)工作能量均来源于金属圆环(303)在切割磁场时产生的涡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手把(1)和螺纹端盖(5),所述手把(1)与扶手架(10)相连,加速度传感器(8)和控制器(9)靠近手把(1)处安装,手把(1)外侧包裹有橡胶(2),手把(1)内部设有圆柱空腔(6),圆柱空腔(6)的最左端放置有挡板(7),圆柱空腔(6)的最右端设有内螺纹孔(4),电磁动力吸振器(3)通过螺纹端盖(5)锁紧安装在圆柱空腔(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2)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所述橡胶(2)为以芳纶纤维为原料制得的橡胶基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动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装置的电磁阻尼自动寻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启动电动微耕机,使其处于耕作状态,此时电磁铁(304)处于直接接通状态,手把(1)开始振动,金属圆环(303)因为振动会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涡电流,随后部分涡电流转化为电能为控制器(9)与加速度传感器(8)进行供电充能;
步骤2,控制器(9)控制电磁铁(304)的线圈电流按照预设值随时间逐级变化,电磁铁(304)产生的磁感应强度随之逐级变化,使在磁场内做切割运动的金属圆环(303)中产生的涡电流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电磁动力吸振器(3)的电磁阻尼;
步骤3,加速度传感器(8)每1ms采集一次手把(1)的振动幅值,并将采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9);
步骤4,控制器(9)控制电磁铁(304)在整个电流段按照预设值扫流完成后,将所有接收到的振动幅值信号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小的振动幅值信号所对应的电流,控制电磁铁(304)维持此电流工作,实现电磁阻尼的自动寻优,进而使手把(1)的减振效果达到最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3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