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级缓冲隔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3638.4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赵鑫;彭冠华;邓登峰;刘群策;焦子洋;陈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马全亮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级 缓冲 机构 | ||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多级缓冲隔振机构,包括弓形安装板、第一L型安装板、第二L型安装板、减振盒体、橡胶减振组件、滑轨减振组件、第一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和第二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本发明多级减振机构占用空间较小,可实现同时大幅衰减高/低频振动、冲击所产生的能量,改善设备所承受的力学环境,并具有抗震效果。本发明多级缓冲隔振机构X、Y、Z三方向正弦振动衰减效率可达到70%以上,X、Y、Z三方向缓冲效率均可达到80%以上;同时,对8烈度人工合成地震波的抗震效果达到30%以上。在高精度电子设备减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多级缓冲隔振机构,属于缓冲隔振技术领域,适用于高精度通讯电子设备、电器、箱体等的缓冲隔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讯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量越来越大,集成度及精密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上述电子设备通常都对振动及冲击极其敏感,小量级的振动或冲击即可对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高精度通讯电子设备对其相应的缓冲隔振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缓冲隔振效果也逐渐成为了高精度通讯电子设备能否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的关键制约因素。
而现阶段具有应用价值、且适用于高精度通讯电子设备的缓冲隔振技术,在很多实际工况下,对15Hz以下低频振动衰减效果并不明显,对于振动能量大部分集中在1-5Hz的人工合成地震波更是束手无策;而既要解决低频振动问题又要解决冲击问题,在有限的空间结构内很难实现。如何解决低频振动、冲击以及人工合成地震波三者耦合效应对高精度通信电子设备影响的问题,也成为了电子设备应用领域的普遍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设计一种多级缓冲隔振机构,解决振动、冲击、人工合成地震波对高精度通讯电子设备信号传递过程产生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级缓冲隔振机构,包括:弓形安装板、第一L型安装板、第二L型安装板、减振盒体、橡胶减振组件、滑轨减振组件、第一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和第二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
所述弓形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一对第一L型安装板及一对第二L型安装板安装在弓形安装板上,且所述一对第一L型安装板之间的连线与所述一对第二L型安装板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第一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设置在第一L型安装板的竖直侧和减振盒体之间,第二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设置在第二L型安装板的竖直侧和减振盒体之间,令减振盒体位于弓形安装板上方;
滑轨减振组件安装在弓形安装板上,橡胶减振组件安装在滑轨减振组件中部,减振盒体下表面配有橡胶减振组件安装位,通过该安装位将减振盒体固定在橡胶减振组件上;被减振设备安置在减振盒体内部通过减振盒体提供进一步减振。
进一步的,所述一对第一L型安装板的水平侧固定在弓形安装板上,所述一对第二L型安装板的水平侧固定安装在弓形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橡胶卡箍和第二橡胶卡箍,第一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通过第一橡胶卡箍固定在第一L型安装板的竖直侧;第二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通过第二橡胶卡箍固定在第二L型安装板的竖直侧。
进一步的,第一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和第二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均水平设置,即第一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和第二U型橡胶复合缓冲结构的U形开口方向均朝向水平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盒体包括水平弹簧、竖直弹簧、缓冲块、外约束盒及内安置盒;
内安置盒通过水平弹簧及竖直弹簧悬置在外约束盒内部,水平弹簧设置在内安置盒的侧壁与外约束盒之间;内安置盒顶面与外约束盒之间、内安置盒底面与外约束盒之间均设置有竖直弹簧;缓冲块置于外约束盒及内安置盒之间,用于避免在大量级振动及冲击的情况下外约束盒及内安置盒发生磕碰;被减振设备放置在内安置盒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