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支鞘及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5127.6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伊璐;张军利;赵明杰;朱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62 | 分类号: | A61F2/962;A61F2/9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支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支鞘及输送系统,分支鞘包括控制骨架、覆膜套管、束缚线圈和连接管;控制骨架包括第一固定管和分支导丝;连接管包括第二固定管和第三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的近端套设于第一固定管的远端上,第二固定管的远端套设于分支导丝上并伸出至覆膜套管的外部,第三固定管的近端套设于覆膜套管的远端上,束缚线圈的远端固定于控制骨架的近端上,束缚线圈的近端伸出至覆膜套管的外部。输送系统包括上述的分支鞘。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分支支架的释放阻力、减小分支鞘的整体外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覆膜套管与控制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分支鞘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有效提高分支支架释放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支鞘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腔内器具和介入治疗术式的发展,血管内放置支架已成为主动脉夹层、真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等主动脉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特制的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入病变部位后张开,使瘤体、破口或夹层与血液隔绝,避免因动脉瘤破裂、夹层扩张出血而引起死亡的危险。
现在国内外已有成熟的血管支架用于胸降主动脉疾病,针对病变累及弓上分支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分支型的覆膜支架,如单分支支架、两分支支架、三分支支架,分支型覆膜支架虽然可以将适应症拓展到主动脉弓上的病变,但分支的安全植入与准确释放一直是需要解决和优化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2415924B公开了一种用于束缚、控制与释放分支支架的分支鞘。该分支鞘主要由金属丝、金属管、分支束缚线和覆膜套管,使用粘接、缝合与夹紧等方式将各个部件连接而成。该专利所公开的分支鞘虽然初步实现了对分支支架的控制,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覆膜套管由平片覆膜缝制而成,缝制的结点使得分支鞘释放阻力偏大;2、当释放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缝合处的针孔会使得分支鞘连接强度降低,如果在体内拉脱或拉断,将会造成非预期的不良事件,如分支血管闭塞等;3、由于材料、结构与连接方式的限制,分支鞘整体结构难以通过常用的6Fr穿刺鞘,增加了使用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支鞘及输送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支鞘释放阻力大、连接强度低、使用难度大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支鞘,包括控制骨架、覆膜套管、束缚线圈和连接管;所述控制骨架包括相连的第一固定管和分支导丝,所述第一固定管套设于所述分支导丝的近端上,所述第一固定管通过所述连接管固定于所述覆膜套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包括相连的第二固定管和第三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管位于所述覆膜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管的近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远端上,所述第二固定管的远端套设于所述分支导丝上并伸出至所述覆膜套管的外部,所述第三固定管的近端套设于所述覆膜套管的远端上,所述分支导丝的远端穿出所述覆膜套管并伸出至所述第三固定管的外部;所述束缚线圈至少有两个,所述束缚线圈的远端固定于所述控制骨架的近端上,所述束缚线圈的近端伸出至所述覆膜套管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覆膜套管的远端设有第一锥形管,所述第一锥形管包括相连的第一变径管和第一等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位于所述第一锥形管的近端,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外径和内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固定管的近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等径管上,所述第三固定管的远端套设于所述分支导丝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管的远端设有第二锥形管,所述第二锥形管包括相连的第二变径管和第二等径管,所述第二变径管位于所述第二锥形管的近端,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外径和内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变径管与所述第一变径管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等径管与所述第一等径管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固定管的近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等径管对应设置的第三等径管,所述第三固定管的远端设有第三锥形管,所述第三锥形管包括相连的第四等径管和第三变径管,所述第三变径管位于所述第三等径管和所述第四等径管之间,所述第三变径管的外径和内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等径管套设于所述第一等径管上,所述第四等径管套设于所述分支导丝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5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