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江河中取水的软土地基引水渠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5474.9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波;于野;刘建超;辛凤茂;胡彬彬;孙强;孙小虎;李跃强;李瑞鸿;闫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E02B5/00;E02D5/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2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江河 取水 土地 引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江河中取水的软土地基引水渠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咬合灌注桩之间相互咬合构成的挡土支护结构;2)利用砼冠梁将左岸灌注桩和右岸灌注桩顶端分别连接成一个整体;3)利用砼对撑梁支撑左右岸灌注桩防止两侧土体向内位移;4)在灌注桩顶部设置交通桥,组合成一个框架结构式的(穿路)引水渠;5)进行灌注桩之间基坑开挖,最后进行底板模袋混凝土施工。本发明施工方法,实现了在江河中取水占用施工空间小、无需修建临时施工围堰的施工作业方法,并利用桩基与交通桥联合设计施工,施工速度较快,缩短工期,适用于软土地基,安全可靠,节省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水渠施工方法,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江河中取水的软土地基引水渠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江河在水资源中具有水量充沛,分布广泛特点,常用于作为城市、工业、灌溉等的供水水源。因受地形、通航等各种条件限制,不能在江河直接建泵站或拦河坝取水,需要将水先通过引水渠引出到适合取水的水池或泵站前池。
一般情况下,如果采用引水渠从江河取水,会涉及到复杂深基坑开挖,修建临时施工围堰,施工较为繁琐,建成后将影响岸边的交通,仍需新建跨越引水渠的交通桥。
一般情况下,江河岸边土质覆盖层较厚,地质条件差,基础承载力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引水渠和交通桥是分开建设的,需分别设置灌注桩和桥桩,以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江河中取水的软土地基引水渠施工方法,采用咬合灌注桩和交通桥联合设计,体型简单,实现了咬合灌注桩和模袋混凝土取代传统引水渠道的挡墙和底板,建设咬合灌注桩与交通桥联合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复杂的深基坑支护和临时施工围堰的技术难题,达到了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施工简单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江河中取水的软土地基引水渠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临时施工平台土石回填,施工平台的土石回填不小于0.92,满足咬合桩成桩的要求;
b)开始咬合桩施工,分两序施工,Ⅰ序桩采用超缓凝混凝土的素混凝土桩,Ⅱ序桩采用普通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桩,Ⅰ序桩和Ⅱ序桩间隔布置,先施工Ⅰ序孔,再在相邻的两Ⅰ序孔间施工Ⅱ序孔,Ⅱ序桩待相邻的Ⅰ序桩混凝土初凝前切割成孔;
c)在咬合灌注桩顶部设砼冠梁,在引水渠左岸咬合灌注桩顶部的砼冠梁与右岸咬合灌注桩顶部的砼冠梁之间设置砼对撑梁;
d)在咬合灌注桩、对撑梁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桩基和边坡位移进行监测;
e)在引水渠底板铺设模袋混凝土,模袋混凝土底板施工顺序为,先下后上,先左右后中间,先上游后下游,先标准断面后异形断面;
f)在Ⅰ序桩上布置排水盲管,在引水渠进口设置拦鱼电栅。
步骤c)中还包括在引水渠左岸咬合灌注桩顶部的砼冠梁与右岸咬合灌注桩顶部的砼冠梁之间设置砼对撑梁后,在引水渠左岸咬合灌注桩顶部的砼冠梁顶部与右岸咬合灌注桩顶部的砼冠梁顶部之间还设置交通桥。
所述Ⅱ序桩底部嵌入岩石中的桩长不小于4m,Ⅰ序桩底部进入开挖面以下的桩长不小于2m。
所述Ⅰ序桩超缓凝混凝土缓凝时间不小于60h,干孔灌注时的坍落度为120mm±20mm,水下灌注时为180mm±20mm;混凝土的3d强度值不大于3MPa,最终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所述模袋混凝土的模袋充灌混凝土后,其顶部宽度允许偏差±20mm,顶、底高程偏差-20~40mm,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5cm;模袋混凝土充灌后利用探针丈量混凝土厚度,其均值符合设计要求,许可偏差-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54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