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芒硝石膏制成的轻质抹灰石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6224.7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彭家惠;彭诗谷;刘先锋;李伟;朱聪;杜茂林;张建新;欧雪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四川同庆南风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1/26;C04B11/02;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陈丽萍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芒硝 石膏 制成 抹灰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芒硝建筑石膏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芒硝石膏制成的轻质抹灰石膏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芒硝建筑石膏粉100份,硅酸盐水泥3‑10份,减水剂0.3‑0.7份,玻化微珠12‑15份,缓凝剂0.15‑0.3份,胶粉0.3‑0.6份;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比称取芒硝建筑石膏、硅酸盐水泥、减水剂、玻化微珠、缓凝剂、胶粉,再将其搅拌混匀即可;该轻质抹灰石膏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拉伸粘接强度均比较高,同时保水率也很高,实现了对芒硝石膏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了芒硝石膏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芒硝建筑石膏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芒硝石膏制成的轻质抹灰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元明粉生产过程中,井下开采产生的钙芒硝尾矿被堆积在地面,造成资源浪费,且存在极大的安全、环保风险。故现如今采用综合利用废弃钙芒硝矿石技术,即把钙芒硝尾矿经破碎、球磨、溶浸洗涤、压滤脱水得到符合水泥生产要求的水泥缓凝剂产品——芒硝石膏。但芒硝石膏的有效成份低,所含的粘土杂质含量较高,细度过细,含泥导致不能直接应用。虽然现在可用做水泥缓凝剂,但其消耗量有限,在如今的应用市场其利用率低,附加值低,阻碍了元明粉产业的发展;同时钙芒硝尾矿大量堆积加剧了环保问题,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故本发明专利将开发芒硝石膏一种新的利用途径来制备轻质抹灰石膏。
根据如今建材行业的发展现状,石膏比水泥节能,符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政策。抹灰石膏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和保水性能,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适当的防火性能,墙面致密平整,能够与任何基材粘接,能够调节室内湿度,且不受厚度限制,是一种材料性能、施工性能和使用功能良好的墙体抹灰找平材料,抹灰石膏产品较为成熟且市场需求量大。
目前,尚未发现有利用芒硝石膏制备抹灰石膏和轻质抹灰石膏的生产工艺技术;此外,利用芒硝石膏制备抹灰石膏这一技术是具有可行性的;因为芒硝石膏的粒径细小,级配极不合理,显著削弱强度,且芒硝石膏含有部份粘土杂质,对强度起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芒硝石膏的特点,本发明专利通过设计合理的煅烧制度和优化改性增强措施,以期制备性能满足国家标准GB/T28627-2012《抹灰石膏》的抹灰石膏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芒硝石膏制成的轻质抹灰石膏及其制备方法,该轻质抹灰石膏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拉伸粘接强度均比较高,同时保水率也很高,实现了对芒硝石膏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了芒硝石膏的浪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芒硝石膏制成的轻质抹灰石膏,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芒硝建筑石膏粉100份,硅酸盐水泥3-10份,减水剂0.3-0.7份,玻化微珠12-15份,缓凝剂0.15-0.3份,胶粉0.3-0.6份。
一种用芒硝石膏制成的轻质抹灰石膏,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芒硝建筑石膏粉100份,硅酸盐水泥5-8份,减水剂0.4-0.6份,玻化微珠13-14份,缓凝剂0.18-0.25份,胶粉0.4-0.5份。
一种用芒硝石膏制成的轻质抹灰石膏,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份:芒硝建筑石膏粉100份,硅酸盐水泥7份,减水剂0.5份,玻化微珠13份,缓凝剂0.20份,胶粉0.3份。
其中芒硝石膏还可以用于制备芒硝石膏基面层抹灰石膏,其采用的原料配方为:芒硝建筑石膏粉100份,水泥3份-10份,减水剂0.3份-0.5份,保水剂0.1份-0.2份,缓凝剂0.15份-0.2份,胶粉0.3份-0.5份。保水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白色粉末状,粒径<180μm
对配制出来的芒硝石膏基面层抹灰石膏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初凝时间≥92min,终凝时间≥137min,抗折强度≥3.62MPa,抗压强度≥7.34MPa,粘接强度≥0.52MPa,保水率≥9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四川同庆南风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大学;四川同庆南风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62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