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6316.5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3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庆;彭腾卉;李冰;赵生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8 | 分类号: | H04W4/08;H04W16/14;H04W24/02;H04W40/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正交 接入 无人机 中继 传输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无人机作为中继站,分别与基站和用户所在的用户端建立通信链路,所述多个用户端通过组合形成用户端组,所述用户端根据对应的信道增益划分为高等级用户端和低等级用户端,所述高等级用户端的信道增益高于所述低等级用户端的信道增益,所述用户端组中设有至少一个高等级用户端,所述低等级用户端分配到高等级用户端所在的用户端组,所述低等级用户根据其信道增益和信道条件进行分配,且高等级用户先于低等级用户进行用户端组的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组的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组的数量根据高等级用户端的数量计算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用户端组中用户端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的工作方式为时分双工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作为中继站进行数据中继的方式为解码转发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与用户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具体为短距离视距通信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在每个时隙内的通信过程具体为两个时间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时间跳的通信过程为基站与无人机进行通信,第二个所述时间跳的通信过程为无人机与用户端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等级用户端的吞吐量根据对应的发射功率和信道增益计算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63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