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多目标规划赋权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7860.1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鸣;张全明;罗劲瑭;高栋梁;姚实颖;胥威汀;张晨琳;王子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知 通信 一体化 网络 多目标 规划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多目标规划赋权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获取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指标数据;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去量纲操作;计算去量纲操作后获得的评价指标数据与最优评价指标数据的偏离度;基于拉格朗日函数进行多目标规划,使得偏离度的和最小;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偏导,获得评价指标的新权值;根据新权值对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该方法既融入了人的主观意见,又兼顾了客观实际的要求,避免了各评价目标之间的主观性带来的误差,并且所需信息量小、计算简单、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多目标规划赋权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网运行势必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电网通信设备和感知设备是电力感知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必将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危害工作人员、居民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智能电网领域中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果电力感知通信一体化系统中的电网通信设备和感知设备出现异常,必然引发经济损失及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感知通信一体化系统进行评估,以加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多目标规划赋权评估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多目标规划赋权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评价指标和所述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指标数据;
对所述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去量纲操作;
计算去量纲操作后获得的评价指标数据与最优评价指标数据的偏离度;
基于拉格朗日函数进行多目标规划,使得所述偏离度的和最小;
对所述拉格朗日函数求偏导,获得所述评价指标的新权值;
根据所述新权值对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
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评估方法,需要抓住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关键性的指标,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获取多个主观评估得分较高评价指标,作为关键性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多目标规划算法量化这些评价指标,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实现对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综合评估。
本发明的多目标规划赋权法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多个评估指标同时求极值的一种最优方法,它是在线性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科学方法,可以在综合评估过程中兼顾多方面目标,其判断结果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可以直观反映和评估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合理性,是一种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的客观赋权方法。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评估方法,既融入了人的主观意见,又兼顾了客观实际的要求,避免了各评价目标之间的主观性带来的误差,并且该方法所需信息量小、计算简单、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常规的需求评估评价方法,包括电网资产利用率、需求负载系数、电网弹性系数和电网故障自愈率等不同的指标。由于评价的指标较多且从不同角度评估系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且这些指标之间不能相互转化,因此不能直观反映和评估出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的合理性。
为了避免提出的评估方法脱离实际场景,本发明选取关键性指标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为保证其评估方面可顺利量化,需保证输入数据的易获取性以及指标量化公式的可计算性,使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兼容多类电网的工作环境;选取的指标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保证各指标与实际情况之间应具备逻辑关系,指标之间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做到对感知一体化网络的全面评估。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从系统工作环境、系统建设合理性、自愈能力等多个方面评估感知通信一体化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7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