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及剥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9408.9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3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慎杰;刘小梅;徐桂兴;孙树杰;何静;尹阳;洪梅;魏来;汤文龙;李玥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尹玉 |
地址: | 646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膜 离子 剥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及剥离装置,所述剥离子包括手持部、连接部、剥离部,所述手持部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与剥离部连接,且连接部与剥离部的连接角度为90°‑120°,所述连接部与剥离部光滑过渡弧形连接;所述剥离部为片状结构,且剥离部的边缘部位为钝圆光滑结构。所述剥离装置包括3个不同尺寸的剥离子,且3个剥离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尺寸不同的剥离部,3个剥离子两端的剥离部的长度尺寸分别为1cm与1.5cm、2cm与2.5cm、3cm与3.5cm。本发明能够将颅骨内板与硬脑膜分离,避免硬脑膜破裂、脑血管破裂及脑组织损伤,具有硬脑膜保护作用、脑血管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及剥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开颅手术时,常规打开颅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开窗手术,另一种为开瓣手术。开窗手术是切开颅外软组织暴露颅骨后,用动力系统在颅骨上钻1个骨孔,然后用咬骨钳咬除骨孔周围骨质,扩大骨窗至3cm左右,关颅时可用咬除的骨渣或人工骨重建颅骨。开瓣手术即是切开颅外软组织暴露颅骨后,用动力系统在预定骨窗周缘钻1到多个骨孔(一般不超过5个,以3个左右为常用),然后相邻骨孔间用铣刀铣开颅骨全层,形成完整的骨瓣,关颅时骨瓣回纳,并用颅骨固定系统把骨瓣固定在骨窗周缘。
老年人和慢性颅内高压的患者,以及人体骨缝密集的部位,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粘连常常较为紧密,开瓣手术用铣刀铣开颅骨时容易把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的硬脑膜铣破、脑表面的血管铣破,导致颅内出血,甚至损伤脑组织。在开瓣手术时,为了避免铣破硬脑膜、脑血管及脑组织,在用动力系统钻骨孔后,需要特殊器械经过骨孔深入到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把内板及与之连紧密的硬脑膜分开。然后再用铣刀铣开颅骨,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硬脑膜、脑血管及脑组织损伤。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脑膜剥离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及剥离装置,旨在实现将颅骨与硬脑膜快速无损伤的分开。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包括手持部、连接部、剥离部,所述手持部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与剥离部连接,且连接部与剥离部的连接角度为90°-120°,所述连接部与剥离部光滑过渡弧形连接;所述剥离部为片状结构,且剥离部的边缘部位为钝圆光滑结构。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在开瓣手术过程中,首先钻直径1cm左右的骨孔,然后将剥离子的剥离部通过骨孔伸入至颅骨内,旋转剥离子以使剥离部将颅骨与硬脑膜安全分开。所述剥离部为片状结构且边缘为钝结构,可以快速分离硬脑膜且不会对硬脑膜造成损伤,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剥离部的中间厚且边缘薄。所述剥离部中间厚的设置保证了剥离部的剥离强度,薄的片状剥离部方便旋转剥离,以实现快速分离颅骨与硬脑膜。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剥离部的宽度为5mm,且中间厚度为1mm、边缘厚度为0.5mm。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两端的剥离部的长度尺寸相差0-1cm。两端的剥离部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最优的方案是两端的剥离部尺寸不同,方便更换操作,实现逐渐扩大硬脑膜剥离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两端的剥离部的长度尺寸相差0.5cm,两端的剥离部的长度为1cm与1.5cm、2cm与2.5cm、3cm与3.5cm中的任意一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9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