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主动脉弓造影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0497.9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4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阎悦萌;张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阎悦萌;张长林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主动脉弓 造影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主动脉弓造影导管,包括管体,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利用挤出包覆技术在POM芯棒上形成可控厚度的低摩擦系数内层,所述中层套设于所述内层上,用于增强所述管体硬度;利用挤出包覆技术形成外层并套设于所述中层上;所述管体前端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若干个通孔呈螺旋360度分布于所述管体上;通过管体设计的多个螺旋通孔增大造影剂的输入量和造影剂自管体流出后围导管管体的均匀分布来提高主动脉弓内造影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继而有助于确定主动脉弓上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的位置,有助于将导管顺利插入颈动脉血管腔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主动脉弓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脑血管造影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检查脑血管的X线检查手段。如果存在血管狭窄或脑血管有畸形以及动脉瘤等病变,都可以应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检查继而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进行脑血管造影前,首先得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到主动脉弓,通过在主动脉弓内加压快速注入造影剂,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继而才能先后选择性将导管置入到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进行脑血管造影,观察颅内血管的整个形态。因此,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分布情况及其走向的确定对于进一步将导管分别推送置入到左右颈内动脉和左右椎动脉非常重要。
主动脉弓是血液自心脏最先流出后的最大通道,继而再分支先后流向身体各部位,也是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主动脉夹层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必经之路,就脑血管疾病而言,主动脉弓被称之为“脑前血管”,也就是在脑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主动脉弓是其必经之路:首先到达主动脉弓,选定主动脉弓上通向脑部的血管分支后,再经主动脉弓逐支导入进入通向脑血管的各个分支。由于个体差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变异类型很多,国内报道最多可达25种类型。因此,造影剂在主动脉弓内的分布充盈状况、主动脉弓区及其血管分支的显示情况对于判定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分布位置和走向以及对于后续选择推送导入进入脑血管时采用何种类型导管、采取怎样的导管推送策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提升主动脉弓区经导管注射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区及其分支的显影的效果,便于观察主动脉弓区分支血管的就成为了脑血管介入医生特别关注的问题。
目前广泛采用普通的单孔或双孔造影管或猪尾巴导管常常无法均匀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继而导致难以判定和插入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及其后续需进入的脑血管分支血管。通常需反复造影并多次抽插调整导管,而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并增大了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孔主动脉弓造影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孔主动脉弓造影导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利用挤出包覆技术在POM芯棒上形成可控厚度的低摩擦系数内层,所述中层套设于所述内层上,用于增强所述管体硬度;利用挤出包覆技术形成外层并套设于所述中层上;所述管体前端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若干个通孔呈螺旋360度分布于所述管体上。
优选的,所述若干个通孔呈螺旋360度分布于所述管体上。
优选的,所述内层采用HDPE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中层由304不锈钢材质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外层采用高硬度PEBAX材质或尼龙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管体厚度约为0.2~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阎悦萌;张长林,未经阎悦萌;张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0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