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自洁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3383.X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沛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沛芬 |
主分类号: | C03C8/00 | 分类号: | C03C8/00;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飞 |
地址: | 523717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陶瓷 釉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陶瓷釉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抗菌自洁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陶瓷釉料包括以下组分:高岭土、长石、石英、改性剂、抗菌剂、流变剂、玻璃纤维、粘结剂;本发明中的陶瓷釉料通过改性剂可使得本发明中的陶瓷釉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则可避免陶瓷釉料被刮花,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易洁性,则可避免细菌附着停留在陶瓷釉料上;本发明中的流变剂和玻璃纤维的联合使用,使得本发明中的陶瓷釉料消除气孔、针孔、凸坑等缺陷,从而使得其具有良好的自洁能力;则可避免陶瓷釉料在长期使用下易被刮花,避免了灰尘和细菌停留在釉面的刮花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釉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自洁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名族文化的瑰宝。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精美的陶器,在西周时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瓷器,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瓷在工业、艺术和生活用具领域广泛应用,由于陶瓷制品的表面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细孔和气泡,为了使得陶瓷制品的表面产生细孔和气泡从而会覆盖有一层釉料。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现有的陶瓷釉料所制作出的釉面在长期使用下易被刮花,从而易使得灰尘和细菌停留在釉面的刮花处,在变得不美观的同时,不利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自洁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自洁陶瓷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高岭土20-40份、长石22-30份、石英12-20份、改性剂6-8份、抗菌剂4-6份、流变剂2-4份、玻璃纤维6-8份、粘结剂1-3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高岭土20-35份、长石22-28份、石英12-18份、改性剂6-7.5份、抗菌剂4-5.5份、流变剂2-3.5份、玻璃纤维6-7.5份、粘结剂1-2.5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高岭土25-40份、长石24-30份、石英14-20份、改性剂6.5-8份、抗菌剂4.5-6份、流变剂2.5-4份、玻璃纤维6.5-8份、粘结剂1.5-3份。
优选地,所述长石为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抗菌剂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银和硫酸铜之间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银和硫酸铜之间的质量比为3-4:0.8-0.1:0.6。
优选地,所述流变剂为酪素、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
上述一种抗菌自洁陶瓷釉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改性剂:首先将酚醛树脂进行粉碎,过80-100目筛,然后放入加热罐中进行加热,加热到300-320℃,然后加入酚醛树脂质量的8-10%的立方氮化硼微粉,进行搅拌均匀,反应2-3h,然后进行冷却,即可得到改性剂;
(2)按重量称取高岭土、长石、石英、改性剂、抗菌剂、流变剂、玻璃纤维、粘结剂,然后将高岭土、长石和石英分别进行粉碎研磨,粉碎后过100-150目筛,然后分别进行初步煅烧,然后将经过初步煅烧后的高岭土、长石和石英进行混合煅烧,在1300-1400℃下煅烧,保温2-3h,得到混合料A;然后将玻璃纤维与步骤(1)中所制得的改性剂进行混合,然后在700-800℃下,持续搅拌混合,反应1-2h后,得到混合料B,将混合料A和混合料B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将抗菌剂、流变剂和粘结剂加入其中,混合均匀后制浆,即可得到抗菌自洁陶瓷釉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沛芬,未经刘沛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3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