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壳安装用格构柱支撑平台体系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4823.3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武念铎;孙璠;许诺;何超;陈新喜;李赟;万展君;董俊杰;余少乐;潘钧俊;常昆;马景超;田鹏龙;谢志滔;杨易鹏;雷克;白洁;黄青隆;许国文;王聪;邓远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2 | 分类号: | E04G3/22;E04G5/00;E04G5/04;E04G5/06;E04G5/10;E04G5/16;E04G21/16;E04G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用格构柱 支撑 平台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壳安装用格构柱支撑平台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在建筑结构(1)内吊装设置若干根格构柱基础转换梁(2);2、若干根格构柱(3)分别吊装固定在格构柱基础转换梁上;3、在每根格构柱的顶部同轴设置网壳支撑墩(4),网壳支撑墩的顶部设有顶托,作为网壳结构(8)的支撑节点;4、在两两相邻的格构柱的顶部之间搭接走道梁(6),在与建筑结构相邻的格构柱的顶部与建筑结构之间搭接走道梁;5、在格构柱与内部结构(12)之间水平搭接附着撑杆(7);6、在走道梁上设置临时辅助操作平台(9)。本发明能通过格构柱搭设支撑平台,用于辅助公共建筑和历史保护性建筑的功能性改造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用支撑体系,尤其涉及一种网壳安装用格构柱支撑平台体系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方向之一,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常见,城市更新的对象包括老旧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等。对于公共建筑,其常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常需在保留其历史痕迹、建筑外观等的前提下,对其结构进行加固、对其使用功能进行改造,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遇到施工场地狭小、作业空间受限、屋面跨度较大等困难。尤其是异形结构的公共建筑和历史保护性建筑,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极大的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壳安装用格构柱支撑平台体系的施工方法,能通过格构柱搭设支撑平台,用于辅助公共建筑和历史保护性建筑的功能性改造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网壳安装用格构柱支撑平台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格构柱的设计位置,在建筑结构内吊装设置若干根格构柱基础转换梁;
步骤2:若干根格构柱分别吊装固定在格构柱基础转换梁上;
步骤3:在每根格构柱的顶部同轴设置网壳支撑墩,网壳支撑墩的顶部设有顶托,作为网壳结构的支撑节点;
步骤4:在两两相邻的格构柱的顶部之间搭接走道梁,在与建筑结构相邻的格构柱的顶部与建筑结构之间搭接走道梁;
步骤5:在格构柱与建筑结构的内部结构之间水平搭接附着撑杆;
步骤6:在走道梁上设置临时辅助操作平台。
所述的步骤1中,每根格构柱基础转换梁的端部焊接支撑板,使格构柱基础转换梁通过支撑板支撑在建筑结构的楼板和结构梁上。
所述的格构柱由若干节格构柱单元同轴拼接构成,每节格构柱单元均包括主肢、缀条和斜撑;若干条缀条水平环绕在纵向设置的若干根主肢上,相对设置的两根主肢之间连接斜撑,形成立体框架结构的格构柱单元。
所述的格构柱上设有爬梯。
所述的格构柱的底部柱脚通过角钢与格构柱基础转换梁焊接固定,并在格构柱与建筑结构之间拉设缆风绳。
所述的步骤2中,安装位于二层的楼板和结构梁上的格构柱时,在该楼板和结构梁的底部设置回顶结构。
在所述的建筑结构的内部结构顶部设置若干根走道梁立柱,走道梁立柱的下端通过角钢焊接在内部结构的钢圈梁上,位于内部结构上方的走道梁通过若干根走道梁立柱支撑。
所述的步骤4中,走道梁的吊装顺序为:从室外向室内吊装,走道梁通过角钢围焊固定在格构柱和走道梁立柱的顶部。
所述的格构柱与附着撑杆之间通过角钢焊接固定,且附着撑杆的高度位于格构柱的主肢与缀条的连接节点处。
所述的临时辅助操作平台包括角铝和跳板,若干根角铝通过脚手管扣紧在走道梁上,相邻两根角铝构成一榀角铝桁架,每一榀角铝桁架上覆盖安装一块跳板;角铝与走道梁之间焊接角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