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5590.9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7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邹艳强;夏家红;吴杰;周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熙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人工 血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人工血管,主体血管,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支体血管,其一端可拆卸连接主体血管的连接孔,能够与主体血管连通;血管支架,其弹性支撑在主体血管的连接孔处;其中,主体血管和支体血管均为复合胶丝编织管,复合胶丝按照质量份数统计包括如下组份:蚕丝s份、蛛丝f份、壳聚糖5‑8份、聚酰胺纤维10‑20份、聚酯纤维12‑26份、交联剂1‑3份。本发明以蚕丝和蛛丝为主要原料,制成复合胶丝编织管,以此为材料制成组合式人工血管,强度高、韧性高、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生物相容性,组合式的人工血管,管路分支角度灵活可控,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血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比较严重的患者,其主要的和辅助的治疗手段为血管移植,自体血管来源有限,因此,临床上需要大量的人工血管作为移植替代物。
人工血管的制造,国外的研究,绝大多数是采取医用高分子材料进行编织。中国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研究,起初是用尼龙(Nylon)织成,后因尼龙降解,在生体内植入后发生破裂而被淘汰。现在多采用涤纶(Dacron)纤维编织人工血管,己大量应用于临床,如治疗主动脉瘤,主动脉狭窄,上下腔静脉切除更换术等。但是目前应用到临床的人工血管仍存在一定弊端,一方面,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人群使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血管,会出现生物不相容、排异反应等副作用,危害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现有人工血管的塑性性比较差,对于一些血管交叉处发生病变等特殊病情的适应性差,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人工血管,一方面通过主体血管与支体血管相连接,且连接角度可调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患处的良好匹配,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另一方面采用蚕丝、蛛丝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复合胶丝编织管,生物相容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人工血管,包括:
主体血管,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支体血管,其一端可拆卸连接主体血管的连接孔,能够与主体血管连通;
血管支架,其弹性支撑在主体血管的连接孔处;
其中,主体血管和支体血管均为复合胶丝编织管,复合胶丝按照质量份数统计包括如下组份:蚕丝s份、蛛丝f份、壳聚糖5-8份、聚酰胺纤维10-20份、聚酯纤维12-26份、交联剂1-3份。
优选的是,蚕丝的质量份数和蛛丝的质量份数通过计算获得,计算公式为:
其中,s为蚕丝的质量份数,f为蛛丝的质量份数,k为壳聚糖的质量份数,a为聚酰胺纤维的质量份数,b为聚酯纤维的份数,r为交联剂的份数。
优选的是,主体血管包括:
开孔部,其为非造纹管;
第一直通部,其为造纹管,且连接开孔部的一端;
第二直通部,其为造纹管,且连接开孔部的另一端。
优选的是,支体血管包括:
支管主体,其为造纹管;
连接盘,其设置在支管主体的一端,且为梨形盘。
优选的是,支管主体的直径与连接孔的直径相等,且均小于主体血管的直径,连接盘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
优选的是,支体血管轴线与主体血管轴线的夹角为70-90度。
优选的是,连接孔的孔边缘间距为10-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55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