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及优劣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7096.6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6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山;冷传基;郑勇;李风;陈烁宇;张春燕;刘晓磊;王亭沂;范路;王伟斌;单杰;郭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3/08;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周海妮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塞 覆层 附着 程度 检测 方法 优劣 评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及优劣评价方法,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待测柱塞,将柱塞纵向分割成两半,取其中一个为试样;步骤2:对试样进行拉伸实验,测量试样在涂覆层产生裂纹时的拉伸应力和屈服应力,分别记录为F1和F2;步骤3:将步骤2中分别得到的拉伸应力F1和屈服应力F2代入公式K=F1/F2中,得到附着系数K。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现有技术中判断涂覆层附着程度多采用手工操作的静态检测方法,此类方法费事费力,对附着程度差异不大的覆层无法进行优劣判断,而本发明先使用试验设备进行检测,再将数据带入公式中进行计算,省时省力,降低了检测人员的操作强度,并对涂覆层的附着程度评价进行量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覆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及优劣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涂覆层的检测多为静态检测方法,主要是根据GB/T 5270-2005《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所讲的14种实验方法进行检测,比如摩擦抛光试验和钢球摩擦抛光试验,这两种试验方法仅限于较薄的沉积层,且均是采用观察法判断;再比如,磨锯试验、锉刀试验、凿子试验、深引试验和热震试验均只能采用观察法判断,也不能定量分析;又比如,弯曲试验由于覆盖层的塑性流动性,基体金属断裂时覆盖层仍未破坏,且试验结果受基体材料、热处理方式,以及试样大小的影响,数据误差大。
整体来看,目前现有技术主要采用手工操作,费事费力,检测效率低,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力度不同,导致误差较大,特别是现有检测方法对部分涂镀效果比较好的涂覆层,无法区分其优劣,更无法做到对其定量评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及优劣评价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测柱塞,将柱塞纵向分割成两半,取其中一个为试样;
步骤2:对试样进行拉伸实验,测量试样在涂覆层产生裂纹时的拉伸应力和屈服应力,分别记录为F1和F2;
步骤3:将步骤2中分别得到的拉伸应力F1和屈服应力F2代入公式(1)中,得到附着系数K,
K=F1/F2 (1)。
优选的,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评价柱塞等离子喷镀工艺涂覆层的附着程度。
优选的,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评价柱塞等离子堆焊工艺涂覆层的附着程度。
优选的,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评价柱塞喷焊重熔工艺涂覆层的附着程度。
优选的,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检测方法评价柱塞非晶合金工艺涂覆层的附着程度。
优选的,一种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优劣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若干组柱塞,对各组柱塞进行附着系数的检测;
步骤2:对各组柱塞附着系数进行排序,附着系数K越大,相应柱塞的涂覆层附着程度越优。
优选的,柱塞涂覆层附着程度优劣评价方法步骤1中的附着系数检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测柱塞,将柱塞纵向分割成两半,取其中一个为试样;
步骤2:对试样进行拉伸实验,测量试样在涂覆层产生裂纹时的拉伸应力和屈服应力,分别记录为F1和F2;
步骤3:将步骤2中分别得到的拉伸应力F1和屈服应力F2代入公式(1)中,得到附着系数K,
K=F1/F2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7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