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径可变的轮式煤矿救援机器人移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8329.4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娟;刘雄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B62D6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可变 轮式 煤矿 救援 机器人 移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径可变的轮式煤矿救援机器人移动机构,涉及到机器人附件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四个直径可变轮,四个所述直径可变轮呈矩形分布;所述直径可变轮包括水弹轮结构蒙皮与轮辐机构,所述轮辐机构位于水弹轮结构蒙皮内侧并与移动平台传动连接,所述轮辐机构对直径可变轮进行支撑,同时带动直径可变轮发生形变。本发明不但具备轮式移动系统行走机构的结构简单,对传动系统的要求也不高,行进速度快、制作简单、控制方便等优势的基础上,而且很大程度的改善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越障性能,在遇到障碍地形时,通过改变车轮直径来提高其对非结构化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径可变的轮式煤矿救援机器人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受作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开采过程不仅复杂而且危险,煤矿事故成为煤矿安全开采的巨大阻碍,在煤矿事故发生后,救灾人员需要进入井下事故现场进行搜救,由于煤矿事故发生后井下环境的危险性和复杂性,救援人员的安全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为了在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尽快开展安全科学有效的救援,减少事故对救援人员的二次伤害,研制一款适合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恶劣的井下环境的煤矿救援机器人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的煤矿救援机器人所选用的运动形式主要包括:轮式结构、履带式结构、仿生式以及轮腿复合式等,救援机器人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就是机器人对地面的适应能力和越障能力,为了满足机器人的这种要求,当前解决方法大多是通过改变机器人运动系统,如采用多节履带结构,或者改变行走机构与机器人本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如轮腿复合式机器人等方法来提高机器人的越障能力。
轮式移动系统行走机构的结构简单,对传动系统的要求也不高,行进速度快、制作简单且控制方便,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对于不太复杂的地形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自身结构几何条件的限制以及与地面接触面积比较小,导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受到限制,对复杂地面的适应能力稍显不足,且在光滑地形下容易出现打滑的问题,简单的轮式结构移动系统不能满足事故后井下复杂的非结构化地形。
因此,发明一种直径可变的轮式煤矿救援机器人移动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径可变的轮式煤矿救援机器人移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径可变的轮式煤矿救援机器人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四个直径可变轮,四个所述直径可变轮呈矩形分布;
所述直径可变轮包括水弹轮结构蒙皮与轮辐机构,所述轮辐机构位于水弹轮结构蒙皮内侧并与移动平台传动连接,所述轮辐机构对直径可变轮进行支撑,同时带动直径可变轮发生形变。
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端盖,所述上壳体固定设置于下壳体顶部,所述端盖固定设置于上壳体顶部。
优选的,所述轮辐机构包括旋转轴、外轮毂、内轮毂和轮杆,所述旋转轴贯穿下壳体外壁并延伸至下壳体内部,同时旋转轴与下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外轮毂固定套接设置于旋转轴外侧,所述内轮毂滑动套接设置于旋转轴外侧,所述轮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轮毂分别通过销轴均匀活动设置于外轮毂与内轮毂外侧,且相邻的位于外轮毂外侧的轮杆与位于内轮毂外侧的轮杆通过合页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四组传动机构与两个绞盘,任意一组传动机构均包括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滑动套接设置于旋转轴外侧,所述下壳体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四个驱动电机,四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四个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绞盘分别与四个旋转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内侧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旋转轴外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部,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8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