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稀土回收率的焙烧矿冷浸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8793.3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9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灿伟;潘陆;廖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市新达茂稀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1/26;C22B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覃曼萍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稀土 回收率 焙烧 冷浸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稀土回收率的焙烧矿冷浸工艺,包括,步骤S1,将焙烧矿通过进料口注入冷却装置,同时启动风力装置,焙烧矿在风力装置的带动下沿冷却管移动;步骤S2,冷却水通过进水口注入冷却管内,对焙烧矿进行冷却;步骤S3,出料口温度符合预设标准的焙烧矿通过出料口排出冷却装置,出料口温度不符合预设标准的焙烧矿通过风力装置将不合格焙烧矿传送至预设位置重复冷却,直至焙烧矿温度符合预设标准。本发明设置有中控单元,用于调控各部件工作状态;中控单元通过调节冷却管内水水流速度、第一动力装置动力参数、第二风力机构传送角度和各透气阀的透气量,以使排出的焙烧矿温度符合预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焙烧矿冷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稀土回收率的焙烧矿冷浸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稀土冶炼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属化工冶金方式和火法冶炼,其中,湿法冶金属化工冶金方式,全流程大多处于溶液、溶剂之中,采用稀土精矿的分解、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的分离和提取过程就是采用沉淀、结晶、氧化还原、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化学分离工艺过程。火法冶金工艺过程简单,生产率较高。稀土火法冶炼主要包括硅热还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金属或合金,金属热还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等。火法冶金的共同特点是在高温条件下生产。
目前稀土矿的主要冶炼生产工艺为采用浓硫酸高温焙烧,焙烧后的稀土矿温度高达300℃以上,焙烧后的稀土与水溶解后形成稀土溶液,但焙烧矿热浸温度高影响稀土浸出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降低硫酸稀土溶液浓度和产品产量,目前焙烧矿的冷却大多采用直接投入水中进行冷却,该方法导致稀土溶解率降低,产出的稀土质量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稀土回收率的焙烧矿冷浸工艺,可以解决无法控制焙烧矿出料温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稀土回收率的焙烧矿冷浸工艺,包括:
步骤S1,将焙烧矿通过冷却装置的进料口注入冷却装置,同时启动风力装置,以使焙烧矿在所述风力装置的带动下沿冷却管移动;
步骤S2,冷却水通过进水口注入所述冷却管内,以对在所述冷却管上移动的焙烧矿进行冷却;
步骤S3,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出料口处温度符合预设标准的焙烧矿排出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出料口处温度不符合预设标准的焙烧矿通过所述风力装置将不合格焙烧矿传送至预设位置重复冷却,直至焙烧矿温度符合预设标准;
还设置有中控单元,用于调控各部件工作状态,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温度标准值,所述中控单元通过设置于出料口的温度检测装置获取出料口处焙烧矿温度,当出料口处焙烧矿温度小于等于温度标准值时,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焙烧矿符合预设标准,并排出当前焙烧矿,当出料口处焙烧矿温度大于温度标准值时,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焙烧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对当前焙烧矿再次冷却;
所述风力装置包括设置于进料口下方的第一风力机构,第一风力机构用于移动和冷却进料口处的焙烧矿,所述风力装置还包括第二风力机构,第二风力机构用于将焙烧矿传送至预设位置;若出料口处的当前焙烧矿温度符合预设标准,所述第二风力机构将当前焙烧矿传送至出料口,若出料口处当前焙烧矿温度不符合预设标准,所述第二风力机构将当前焙烧矿传送至所述冷却装置预设位置,对当前焙烧矿进行再次冷却;
所述冷却管上设置有若干透气阀,以控制冷却管排出的透气量,对焙烧矿进行冷却,相邻所述透气阀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焙烧矿温度;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出料口处焙烧矿温度;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风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料口处,用于移动和冷却焙烧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市新达茂稀土有限公司,未经包头市新达茂稀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8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