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格式字串自动转换消息体字节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8820.7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2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路;孙健;王乾;王胜名;王华斌;赵鹏;姚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贝伦思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01 | 分类号: | H04L67/01;H04L69/06;H04L6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格式 字串 自动 转换 消息 字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格式字串自动转换消息体字节序的方法,包括先对消息体内的数据类型进行统一的定义,形成格式字串,再记录下格式字串的长度,通过代码解析对比格式字串得出消息体各字节是否需进行字节序转换,对于需要进行字节序转换的数据逐一调用函数自动进行转换。此方法只需要生成格式字串信息,转换代码可循环使用,通过一套代码就可以自动转换所需全部消息体字节序,不再需要每次对应各消息体编写大量代码,大大节省相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人力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可避免过去方法中的大量人为错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提高网络信息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格式字串自动转换消息体字节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与普及,5G时代即将到来,网络流量激增,多种复杂网络应用不断应运而生,对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网络信息的传输过程中都需要采用网络字节序,本机字节序有大端字节序和小端字节序两种,例如:X86、ARM架构的CPU使用的是小端字节序,PPC32位、PPC64位架构的CPU使用的是大端字节序。在实际应用中本机使用的和接收到的消息体字节序有可能不同,我们便经常需要将网络字节序的数据转换成本机字节序的数据才能正确接收和处理数据。因此如何提升大小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涉及的字节序转换效率是解决网络信息处理能力问题的一个关键。
网络应用越来越复杂,所需大小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涉及的字节序转换问题便越来越多,过去的处理方式需要对应当前消息体编写一套转换代码对消息体中每一个数据逐个单独转换字节序,每转换一个消息体,就需要写一套转换代码,难以重复使用,当有大量不同的消息体需要转换字节序时,耗时费力成本高,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需求,急需新的字节序转换方式以适应日渐庞大的网络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大小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涉及的字节序转换效率,降低业务的开发难度,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格式字串自动转换消息体字节序的方法。
新方法我们对消息体内的数据类型进行统一定义、形成格式字串,再记录下格式字串的长度,通过代码解析对比格式字串得出消息体各字节是否需进行字节序转换,对于需要进行字节序转换的数据逐一调用函数自动进行转换。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对各消息体生成其格式字串。
步骤二:遍历格式字串,对当前字符进行解析,得到消息体中指针当前指向数据的数据类型。
步骤三: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逐个判断数据是否需要进行字节序转换,同时记录已偏移的总字节数,并对需要转换的数据自动调用转换函数进行字节序转换。
步骤四:数据字节序转换完毕后,将消息体的指针偏移刚刚转换的数据的字节数,即移到下一个数据的起始位置,同时记录下已偏移的总字节数。
步骤五:遍历结束后,我们根据记录的已偏移的总字节数,将指针偏移回至开始的位置。
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相比,其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升了大小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涉及的字节序转换效率,降低业务的开发难度。
2、转换消息体的字节序需要对每一个数据单独转换,过去的方法需要对应当前消息体编写一套转换代码对消息体中每一个数据逐个单独转换字节序,转换另一个消息体的时候,需要重新写转换代码,不能复用,当有大量不同的消息体需要转换字节序时,耗时费力,新方法只需要生成格式字串信息,转换代码循环使用,通过一套代码就可以自动转换所需所有消息体字节序,省时省力。
3、大大节省相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人力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可避免过去方法中的大量人为错误。
4、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提高网络信息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贝伦思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贝伦思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8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