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中深层地热能直供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0281.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9/10;F24T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3 | 代理人: | 董丽萍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深层 地热能 供热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中深层地热能直供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循环系统,一次侧循环系统包括U型采暖管道和蓄水罐,U型采暖管道上端设置有回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循环管路与吸水泵连接,吸水泵另一端与蓄水罐连通;蓄水罐另一端与热泵机组和直供管路连通,热泵机组和直供管路另一端分别与供暖管路连通,供暖管路另一端通过循环管路与U型采暖管道的回水口连通。本发明采用在中深层地埋管地热能供热系统中安装部分附属设备,通过该附属设备可在供暖初期和供暖季末期等气温相对较高的供暖期内,可通过中深层地埋管地热能直供建筑物采暖,从根本上进一步降低了中深层地埋管地热能供暖的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中深层地热能直供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的短缺成为限制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可持续的、清洁的地热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由于其稳定、储量丰富的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供暖。特别是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好,但是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并不成熟,各种技术粗制滥用导致中深层地热开发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影响其商业推广。
中深层地热能温度一般在50℃以上,埋深介于2000~4000米之间,主要赋存于地下水和岩石体中,中深层供热系统以提取中深层地热为主,热源为中深层地壳岩土体,通过前期勘探后,使用专业石油钻孔设备在目的地钻孔,钻孔深度地下2000~4000米,钻孔直径200mm,安装特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换热器,封闭换热设施,填充液体换热介质,通过换热介质将换热器所提取的热量传输至热泵设备机房,再分配至终端用户,该技术具有热源温度更高(地下2000m以下岩体热源可达70℃)且恒定,单个换热设施换热面积大,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性强等特点,在我国有大量工程案例。
对于以地热为热源的供暖系统,一般采用换热器串联电驱动热泵机组从地热中吸收热能加热供热系统二次循环水实现供暖,换热后的地热返回原去处。原有的一次供暖系统不能与地热为热源的供暖系统联合供暖,换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换热系统投资大。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现有的一次供暖系统不能供暖系统联合供暖,换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换热系统投资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中深层地热能直供供热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中深层地热能直供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循环系统,两个系统热能通过热泵机组进行热交换和热泵提升温度后向建筑物供暖;
所述一次侧循环系统为地热能循环系统,包括U型采暖管道和蓄水罐,所述U型采暖管道上端设置有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循环管路与吸水泵连接,所述吸水泵另一端与蓄水罐连通;
所述蓄水罐内部上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分别通过连接线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采用动态校准方法进行数据校正,所述动态校准方法包括:
将液位传感器与升降结构进行连接,将升降结构固定在蓄水罐内部上端;
将水流注入蓄水罐中,直至蓄水罐灌满;
将液位传感器插入蓄水罐的水面下侧后进行数值归零;
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升降结构的升降,记录升降机构的位移信息和液位传感器的位移信息;
所述蓄水罐另一端与二次侧循环系统连通,所述二次侧循环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和直供管路,所述热泵机组和直供管路的输入端分别与蓄水罐连通,所述热泵机组和直供管路另一端分别与供暖管路连通,所述供暖管路另一端通过循环管路与U型采暖管道的回水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0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