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杆压缩机的配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0684.5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邬姜伟;张震杰;方吉龙;黄宇腾;王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甬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09 | 代理人: | 董超君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杆 压缩机 工艺 | ||
一种螺杆压缩机的配铰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进端轴承与排端轴承分别装入进气座与排气座;(2)将进气座与气缸相连,放入阳转子和阴转子;(3)确定设计值,选定合适的塞尺,并将所选塞尺固定在气缸排气侧的内侧与转子的径向间隙处;(4)将排气座与气缸相连,拆卸进气座,在气缸进气侧的内侧与转子的径向间隙处也固定塞尺;(5)重新将进气座与气缸相连,然后配铰进气座与气缸、排气座与气缸的所有定位销孔。该螺杆压缩机的配铰工艺无需专用工装、可同时配铰两侧定位销孔、且配铰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的配铰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油螺杆压缩机因考虑壳体部件的互换性,对于径向剖分设计的壳体部件,一般采用内螺纹圆柱销作为定位元件,主要为了保证压缩机气缸内侧与转子之间的径向间隙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但因加工精度及轴承径向间隙影响,必定出现装配后气缸内侧与转子各处径向间隙分布不均匀现象。若最小处径向间隙值大于设计值,则认为可以使用内螺纹圆柱销;反之,若最小处径向间隙值小于设计值,则需使用内螺纹圆锥销进行配铰,使最小处径向间隙值大于设计值,否则就会在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转子与气缸壁刮蹭的刮缸现象。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配铰工序中,需使用专用工装,专用工装包括与转子外圆设计尺寸相同的第一同心长轴1a以及与轴承安装尺寸相同的第二同心长轴2a,每次仅能配铰一侧的两个定位销孔3a(进气座与气缸或排气座与气缸);对于第一同心长轴1a,由于阴阳转子的外圆设计尺寸一般不同,因此阴阳转子对应的第一同心长轴1a的尺寸也不同;而对于第二同心长轴2a,由于阴阳转子的轴承安装尺寸一般相同,因此阴阳转子对应的第二同心长轴2a的尺寸相同,两者可以通用。配铰过程如下:假如先配铰进气座4a与气缸5a一侧的两个定位销孔3a,先将气缸5a与进气座4a连接,再将进气座4a与专用工装连接,最后在气缸5a进气侧的内侧与第一同心长轴1a的径向间隙处固定对应的塞尺进行第一次配铰,如图1所示,为清楚显示,图中未示意塞尺;第一次配铰完成后,进行排气座6a与气缸5a一侧的两个定位销孔3a的配铰,先将专用工装从进气座4a上拆除,再将气缸5a与排气座6a连接,然后将排气座6a与专用工装连接,最后在气缸5a排气侧的内侧与第一同心长轴1a的径向间隙处固定对应的塞尺进行第二次配铰,如图2所示。使用专用工装经过两次配铰后,可使气缸5a内侧与第一同心长轴1a的最小处径向间隙值大于设计值,由于第一同心长轴1a与转子外圆设计尺寸相同,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刮缸现象。
但是现有的螺杆压缩机的配铰工艺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每次仅能配铰一侧的两个定位销孔3a,即两侧分别铰孔,会导致整体装配后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每次配铰,塞尺只固定在其中一侧,配铰结果不精确;采用专用工装,而不是实配的转子,由于专用工装的尺寸是固定的,而实配的转子每一对都可能会有差异,是在一定公差范围内浮动的,因此由专用工装配铰出来的效果在实配转子上可能就达不到要求;专用工装因为未采用与实配转子一样的加工工艺,它的表面硬度是不高的,它的轴径在多次装配使用后,必然会有一定的磨损,从而极易造成配铰结果的误差;每种专用工装仅能适用一种机型,假如每款机型配铰均采用专用工装的话,不仅成本过高,而且数量多了之后,可能因保管不当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工装磕碰,甚至变形等无法修复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专用工装、可同时配铰两侧定位销孔、且配铰精度较高的螺杆压缩机的配铰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螺杆压缩机的配铰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进端轴承与排端轴承分别装入进气座与排气座;
(2)将进气座与气缸相连,放入阳转子和阴转子;
(3)确定设计值,选定合适的塞尺,并将所选塞尺固定在气缸排气侧的内侧与转子的径向间隙处;
(4)将排气座与气缸相连,拆卸进气座,在气缸进气侧的内侧与转子的径向间隙处也固定塞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0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