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苯并咪唑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101.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1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蔼廉;计文希;陈婧;武佳宁;宋建会;杜文杰;祝桂香;许宁;韩翎;汪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 | 分类号: | H01M10/056;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唐路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并咪唑 复合 固态 电解质 制备 方法 锂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苯并咪唑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苯并咪唑100份、无机固态电解质0.1份~1000份和锂盐5份~85份。本发明的聚苯并咪唑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并且易于制备成膜,热稳定性高,机械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苯并咪唑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的不断发展,高能量密度的正负极材料不断被开发应用,然而现有商业化的液态电解质由于电化学稳定性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无法很好的兼容新型的正负极材料,因此,高电化学稳定性、安全可靠的固态电解质成为电解质材料发展的趋势。
固态电解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还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保证电池运行放热时不会出现尺寸的缩减造成电池运行事故,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成膜性和机械强度,易于加工,方便组装和使用。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通常较高,室温可达10-4S·cm-1以上,锂离子的迁移率高,几乎可以称为单离子传导,并且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硬度较大,利于抑制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锂枝晶的生长,更利于电池的安全可靠运行。但是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通常要高温煅烧制备,刚性强但不易于制备成膜,界面性能也较差,无法有效与电极材料精密接触。聚合物材料易于加工制备、柔韧性较好,易于制备成膜,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也更好。综合有机聚合物材料和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特点,制备复合型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提升固态电解质的综合性能。然而,目前的复合型固态电解质主要基于无机固态电解质和聚氧化乙烯(PEO)型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而PEO电解质热性能相对较差,高温时易于出现熔融及分解的情况,导致电解质的稳定性下降,另外,PEO材料的机械强度也不高,复合后的电解质强度较差易于破裂。
因此,亟待研究一种稳定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的电解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苯并咪唑基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其热稳定性高,机械强度好,能够保证电池安全运行。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苯并咪唑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苯并咪唑100份、无机固态电解质0.1份~1000份和锂盐5份~85份;
优选地,所述无机固态电解质为10份~400份。
本发明的聚苯并咪唑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并且易于制备成膜,热稳定性高,机械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聚苯并咪唑基复合固态电解质,还包括添加剂0.1份~1000份,例如0.1份,1份,10份,100份,300份,500份,700份,1000份及其任意组合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至少选自聚乙二醇、琥珀酸腈、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中的一种。其中,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g/mol~50000g/mol,例如100g/mol,500g/mol,1000g/mol,5000g/mol,10000g/mol,30000g/mol,50000g/mol及其任意组合范围。
本发明对聚苯并咪唑的结构不作特别限定,只要符合定义的聚苯并咪唑结果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中的聚苯并咪唑、无机固态电解质和锂盐均可商购获得,也可自制得到,本发明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聚苯并咪唑具有式Ⅰ的重复单元结构:
其中,R至少选自式Ⅱ或式Ⅲ中的一种:
R1至少选自式Ⅳ~式ⅱ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声波讯号传递系统
- 下一篇:混频器、收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