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频器、收发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105.9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2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D7/16 | 分类号: | H03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柴亮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频器 收发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混频器,其包括:跨导电路,其连接输入信号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产生差分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差分信号;开关电路,其连接本振信号端和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用于将所述本振信号端的本振信号和所述差分信号混频产生混频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混频信号;负载电路,其连接输出信号端,用于提供负载;放大电路,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与负载电路之间,用于放大所述混频信号。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收发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混频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频器、收发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如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发展,对信息传输的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波束赋形、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等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两种重要技术。
以上两种技术都需要收发机集成大规模的前端天线阵列,这对收发机中的混频器的线性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收发机的功耗将直接影响电池寿命和使用成本,因此在保证高线性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功耗也是期望的。
但是,现有收发机的功耗等还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混频器、收发机。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频器,其包括:
跨导电路,其连接输入信号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产生差分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差分信号;
开关电路,其连接本振信号端和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用于将所述本振信号端的本振信号和所述差分信号混频产生混频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混频信号;
负载电路,其连接输出信号端,用于提供负载;
放大电路,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与负载电路之间,用于放大所述混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跨导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
第一初级线圈,其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信号端,第二端连接接地端;
第一次级线圈,其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中间抽头连接所述接地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大电路包括:
共栅级路,其包括栅极相互耦接的第一晶体管器件、第二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一晶体管器件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器件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共源级路,其包括源极相互耦接的第三晶体管器件、第四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漏极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漏极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二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均连接接地端;
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的源极、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源极均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栅极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极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源级路为共源共栅级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1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