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闭空间的丁形墙的构造柱模板结构及其支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460.6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孙晓阳;陈新喜;李赟;杨锋;赵海;李正浩;朱建红;赵彬;房晓宇;郝冰洁;黄志强;张坤;余少乐;周军红;吴振东;岳贤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空间 丁形墙 构造 模板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闭空间的丁形墙的构造柱模板结构及其支模方法,封闭空间的丁形墙包括两同向墙和垂直于两同向墙的异向墙,两同向墙与异向墙的交接处之间围合形成浇筑空间,同向墙和异向墙分别形成有连通于浇筑空间的马牙槎槎口,构造柱模板结构包括:外模板,外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搭接于两同向墙的外侧;压抵外模板的加固组件,其两端分别固设于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以及多个免拆封堵件,包括用封堵同向墙的马牙槎槎口的远离外模板的一端的第一翼缘板和用于封堵于异向墙的马牙槎槎口的一端的第二翼缘板,第二翼缘板连接于第一翼缘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封闭空间加气块墙体构造柱的支模施工存在后期无法从封闭空间内拆模并取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空间的丁形墙的构造柱模板结构及其支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二次结构中,通常采用蒸压加气块进行室内封闭空间管井的墙体砌筑,为达到较好的结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要在墙体中设置构造柱。现有的技术做法是:采用在墙内或构造柱内设模板加固件的方法进行加固,模板加固件采用对拉螺栓。
但是现有的室内封闭空间(如管井)的构造柱支模工艺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封闭空间管井蒸压加气块墙体构造柱支模时,需先进行构造柱内侧模板加固,再进行封闭空间管井蒸压加气块墙体砌筑,最后进行构造柱外侧模板封闭施工,对拉螺栓需在墙体砌筑的同时进行预置,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位置在模板上穿孔,穿孔过多会造成混凝土漏浆现象,影响构造柱混凝土的质量及外观;同时由于封闭空间管井蒸压加气块墙体砌筑完成后,工人无法进入管井内进行构造柱的内侧模板拆除和取出工作,造成封闭空间管井的内侧模板和内侧模板的加固件无法取出,存在材料浪费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封闭空间的丁形墙的构造柱模板结构及其支模方法,以解决现有封闭空间蒸压加气块墙体构造柱的支模施工存在后期无法拆模并现有封闭空间蒸压加气块墙体构造柱的支模施工存在后期无法拆模并取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封闭空间的丁形墙的构造柱模板结构,包括:
封闭空间的丁形墙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同向墙和垂直于两所述同向墙的异向墙,两同向墙与所述异向墙的交接处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浇筑构造柱的浇筑空间,所述同向墙和所述异向墙分别形成有连通于所述浇筑空间的马牙槎槎口,构造柱模板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浇筑空间的远离所述封闭空间的一侧的外模板,所述外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搭接于两所述同向墙;
用于压抵于所述外模板的外侧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于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以及
多个免拆封堵件,所述免拆封堵件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同向墙的马牙槎槎口的远离所述外模板的一端的第一翼缘板和用于封堵于所述异向墙的马牙槎槎口的一端的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翼缘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缘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同向墙的侧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翼缘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异向墙的侧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异向墙的马牙槎槎口的两端的所述免拆封堵件之间连接有拉结杆。
进一步的,所述同向墙和所述异向墙分别形成有多个所述马牙槎槎口,多个所述马牙槎槎口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翼缘板的内侧连接有限位套管,所述浇筑空间内竖设有锚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马牙槎槎口内的所述免拆封堵件的限位套管套设于所述锚杆。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的两端分别植入所述上层楼板和所述下层楼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缘板与所述马牙槎槎口的内壁之间灌注有粘结剂。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