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732.2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卢彤岩;徐黎明;赵景壮;任广明;刘红柏;邵轶智;韩世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25/08 | 分类号: | A01N25/08;A01N25/26;A01N59/12;A01N65/36;A01N65/32;A01N65/12;A01N65/08;A01P1/00;C02F1/28;C02F1/50;A61K36/899;A61K9/08;A61K33/18;A61K31/7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姜俊婕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虹鳟 苗种 传染性 造血 器官 坏死 综合 方法 | ||
1.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包括鱼体检疫、孵化车间消毒管理和鱼体免疫预防,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车间消毒管理包括孵化养殖用水消毒、用具消毒和鱼体消毒,所述孵化养殖用水消毒是在放养前向水池中投放核壳结构的杀菌抗病毒缓释材料,所述核壳结构的杀菌抗病毒缓释材料的核层为载药活性炭,壳层为载药胶体,载药活性炭和载药胶体中均负载有抗病毒药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的杀菌抗病毒缓释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海藻酸钠配制成水溶液,搅拌状态下将抗病毒药剂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超声分散后获得载药胶体溶液;按照质量体积比1g:1~5mL准备所述载药活性炭与所述载药胶体溶液,在搅拌状态下,将载药活性炭加入载药胶体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核层为载药活性炭、壳层为载药胶体的杀菌抗病毒缓释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活性炭负载的抗病毒试剂为中药抗病毒浓缩液或聚维酮碘药液,所述载药胶体负载的抗病毒试剂为聚维酮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抗病毒浓缩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板蓝根10~20份、金银花10~20份、蒲公英5~10份、苦地丁5~10份、黄连5~10份、黄柏5~10份和连翘5~10份,用10倍质量的水过夜浸泡上述药材,100~200℃、5~10MPa压力下提取50~60min,过滤收集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2倍体积获得中药抗病毒浓缩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为:将中药抗病毒浓缩液或聚维酮碘药液与活性炭按质量比1:1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超声分散,使中药抗病毒浓缩液或聚维酮碘药液在超声作用下进入活性炭孔道内,过滤收集活性炭,低温烘干后得到载药活性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养殖用水消毒是在鱼卵或鱼苗放养前5~10天,在车间孵化池或养殖池中注入高度30~50cm深的水,按1~5Kg/m3用量向水池中投放核壳结构的杀菌抗病毒缓释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体消毒是采用药浴消毒,使用药浴液浸浴经过脱粘处理的受精卵或鱼苗,其中受精卵浸浴时间为10~15min,鱼苗浸浴时间我20~25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浴液为中药抗病毒药浴液或碘制剂药浴液,其中中药抗病毒药浴液用于受精卵或鱼苗消毒,碘制剂药浴液仅用于受精卵消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抗病毒药浴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茶麸10~20份、黄连10~15份、五倍子10~15份、鱼腥草10~15份,用10倍质量的水过夜浸泡上述药材,100~200℃、5~10MPa压力下提取50~60min,过滤收集中药水液;将所得中药水提液用水稀释1500~2000倍,向所得稀释药液中加入α-氨基酸使其浓度达到0.1~2wt%,同时加入维生素E使其浓度达到0.1~2wt%,搅拌均匀得到中药抗病毒药浴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虹鳟苗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碘制剂药浴液为含有效碘含量为50g/m3的聚维酮碘药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7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