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2170.3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6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庞喜波;邱承刚;邱显赫;邱显坤;袁会阳;邱诚栋;李祥灿;贾传伟;郑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通华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53 | 分类号: | E05F15/53;E05B83/02;E05B85/20;E05B85/04;B60J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褚庆森 |
地址: | 272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完全 开启 自动 升降 后门 | ||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包括旋转门扇、液压油缸、两导向板、两翻转板、锁紧保险钩和锁紧销轴,两翻转板的外端分别固定于两旋转门扇竖杠的上端,两导向板分别固定于车厢后部的上端,导向板上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朝后上方,翻转板上固定有穿过导向槽的旋转轴;车厢的后端固定有油缸底座,液压油缸的下端铰接于油缸底座上,液压油缸的上端铰接于翻转板的中部;锁紧保险钩朝后固定于旋转门扇的中下部,锁紧销轴固定于车厢的后端。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采用一对油缸即实现了后门的开启和闭合,通过一键控制即可完成多个动作,便于实现简洁的智能化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升降后门,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
背景技术
货车车厢的后门实现对车厢后端的封堵,以保证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货物或物料不从车厢的后端撒落。目前常用的车厢后门为两侧开启式,通常为手动开启和关闭,这种左右开启式车门会不仅会占用超过车厢宽度的空间,而且手动开启较为不便。车厢还有向上开启式,对于向上开启式车门来说,其为向上转动式开启,高度较高,不再手动开启,因此需要用液压或气缸驱动开启。
对于目前的上开启式车厢后门来说,其通常由2对以上的油缸驱动,首先将锁紧保险钩从固定锁销中脱出,然后再驱动后门转动,以实现后门的开启,由于采用2对或两对以上的油缸,使得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不利于后门开启控制的简洁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包括旋转门扇、液压油缸、两导向板、两翻转板、锁紧保险钩和锁紧销轴,旋转门扇由两平行设置的旋转门扇竖杠和多根旋转门扇横杠组成,旋转门扇横杠的两端固定于两旋转门扇竖杠上;其特征在于:两翻转板的外端分别固定于两旋转门扇竖杠的上端,两导向板分别固定于车厢后部的上端,导向板上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朝后上方,翻转板上固定有穿过导向槽的旋转轴;车厢的后端固定有油缸底座,液压油缸的下端经油缸下旋转轴铰接于油缸底座上,液压油缸的上端经油缸上旋转轴铰接于翻转板的中部;锁紧保险钩朝后固定于旋转门扇的中下部,锁紧销轴固定于车厢的后端,锁紧保险钩卡在锁紧销轴上实现旋转门扇关闭后的锁紧。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所述车厢的后端固定有固定门扇,固定门扇由两固定门扇竖杠、第一根固定门扇横杠和第二固定门扇横杠组成,两固定门扇竖杠平行设置,第一、第二固定门扇横杠的两端固定于上两固定门扇竖杠上。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所述第一固定门扇横杠与第二固定门扇横杠之间设置有固定门扇挡板;所述旋转门扇横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旋转门扇横杠、第二旋转门扇横杠和第三旋转门扇横杠,第一旋转门扇横杠与第二旋转门扇横杠设置有旋转门扇挡板;当旋转门扇处于关闭状态时,固定门扇挡板的下端与旋转门扇的上端平齐或存在重叠,以实现对车厢后端的密封。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所述旋转门扇的中部设置有上楔形块,车厢的后端固定有与上楔形块相配合的下楔形块;当旋转门扇处于关闭状态时,上楔形块与下楔形块卡扣在一起。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所述旋转门扇上端的两侧固定有旋转门扇加固件,旋转门扇加固件上设置有后示廓灯。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所述旋转门扇上的第二旋转门扇横杠与第三旋转门扇横杠之间设置有灯具安装板,灯具安装板上设置有后组合灯、牌照灯和后雾灯。
本发明的不完全开启的自动升降后门,所述固定门扇挡板和旋转门扇挡板为横瓦楞、竖瓦楞、方管与平板组合或者方管与折弯件组合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通华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通华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