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2565.3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党小庆;孙鲁强;李世杰;于欣;郑华春;王赫;董浩云;宋洁;吉硕;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F23G5/50;F23J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二噁英 生成 生活 垃圾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出灰口(10),炉体的顶部设有投料口(14)以及烟气出口(13),炉体的内部在出灰口(10)的上方设有若干层进气管路,每层进气管路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主管(15),主管(15)的两端均从炉体壁穿出,主管(15)上沿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平行支管(11)和若干倾斜支管(12),平行支管(11)和倾斜支管(12)交替设置,平行支管(11)的一端与主管(15)连接,平行支管(11)的另一端朝向炉体的底部,倾斜支管(12)的一端与主管(15)连接,倾斜支管(12)的另一端朝向炉体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路包括下层进气管路(4)和上层进气管路(5),下层进气管路(4)和上层进气管路(5)中的主管(15)相互平行,下层进气管路(4)中主管(15)的数量多于上层进气管路(5)中主管(15)的数量,下层进气管路(4)中主管(15)之间的间距相等,上层进气管路(5)中主管(15)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管(15)、平行支管(11)和倾斜支管(12)均采用圆管,主管(15)的直径为50mm,平行支管(11)和倾斜支管(12)的直径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层进气管路(4)和上层进气管路(5)之间的间距为220-240mm,平行支管(11)和倾斜支管(12)的长度为20-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包括热解炉外壳(6)和热解炉内胆(7),热解炉内胆(7)位于热解炉外壳(6)内侧,热解炉内胆(7)与热解炉外壳(6)之间设有保温岩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热解炉内胆(7)的内壁设有耐火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炉体包括底座(1)、作为反应部的热解炉矩形体(2)和作为顶盖的热解炉梯形体(3),热解炉矩形体(2)设置于底座(1)上,热解炉梯形体(3)设置于热解炉矩形体(2)上,热解炉梯形体(3)底部各边与热解炉矩形体(2)顶部各边对应连接;投料口(14)位于热解炉梯形体(3)侧壁,烟气出口(13)位于热解炉梯形体(3)顶部;出灰口(10)位于热解炉矩形体(2)侧壁底部,主管(15)的两端均从热解炉矩形体(2)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投料口(14)和出灰口(10)均设有能够密封的炉门。
9.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装置进行,包括如下过程:
将炉体中的生活垃圾引燃;
通过进气管路向炉体内通入定量空气并封闭投料口(14)、出灰口(10),炉体中的生活垃圾与通入的空气在进气管路周围发生燃烧、形成燃烧层并使氧气在燃烧层耗尽,燃烧层上方的部分生活垃圾发生热解反应、形成热解层,热解层上方的生活垃圾利用燃烧层产生的热量进行干燥,使该部分生活垃圾中的水分、挥发分析出,炉内产生的烟气从烟气出口(13)排出,灰渣从出灰口(10)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抑制二噁英生成的生活垃圾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炉体中的生活垃圾填充量为炉体容积的60%-70%;定量空气为空气过剩系数为0.2-0.3下的空气量;通过进气管路向炉体内通入定量空气时,从进气管路两端同时通入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56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