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2894.8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4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智勇;刘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04;C08B37/00;A61K31/715;A61P37/04;A23L33/12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嘉雯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双歧 杆菌 多糖 及其 提取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长双歧杆菌,其为长双歧杆菌亚种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longum,保藏号为GDMCCNo:61618。本申请提供了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包括从长双歧杆菌提取的胞外多糖。本申请提供的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将长双歧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发酵液;将发酵液去除菌体,使发酵液的酶失活,沉淀多糖和除去蛋白后,纯化得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长双歧杆菌,以及具有提高免疫活性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的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糖又称为多聚糖,是由超过2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糖类化合物,按来源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按糖类组成分为均多糖和杂多糖,因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且来源广泛,所以对于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真菌多糖以及植物多糖,如灵芝多糖、香菇多糖和枸杞多糖等,它们在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肠道菌群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在维持人体内营养代谢、生态位竞争、免疫发育以及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某些特定菌群发挥这些生理作用的机制则是通过细菌自身产生的活性多糖而实现的。
细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长链多糖,是细菌与免疫系统的第一个接触点。近年来,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生物学和糖组学的发展,人们对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并发现了细菌胞外多糖的众多生物学活性。因此,将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肠道菌群及其衍生的活性物质开发成保健食品甚至是药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长双歧杆菌,以及具有提高免疫活性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的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长双歧杆菌,其为长双歧杆菌亚种Bifidobacteriumlongum subsp.longum,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1618。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包括从所述长双歧杆菌提取的胞外多糖。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的糖含量为99.20±1.21%。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8×105Da。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包括甘露糖、葡萄糖、鼠李糖和半乳糖;所述甘露糖、所述葡萄糖、所述鼠李糖和所述半乳糖的摩尔比为11.85:5.60:0.46:0.68。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
步骤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发酵液;
步骤2、将所述发酵液去除菌体,使所述发酵液的酶失活,沉淀多糖和除去蛋白后,纯化得到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
具体的,所述培养基为MRS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7℃,厌氧环境中培养48h。
具体的,去除菌体包括:离心发酵液以除去菌体,离心条件是8000rpm,30min,4℃。
具体的,酶失活包括:收集无菌上清液并将其置于100℃中水浴15min以使发酵液中的酶失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