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3629.1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彭雪;吕燕飞;蔡庆锋;赵士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C09K11/70;C09K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发光 器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近红外荧光材料涂覆到能发射短波长光的电致发光二极管(LED)表面,制备了近红外发射器件;所述的近红外荧光材料为核壳结构的磷化亚铜‑氧化亚铜复合材料。在短波长光LED的激发下,能够发射近红外光。本发明制备的器件发射波长为750nm附近的近红外光;器件结构简单,制备方法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与器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短波长光源激发近红外荧光发射材料制备而成的近红外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红外光电器件在生物信号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工作于波长700-900nm范围内的红外光源,可用于探测血红蛋白信号,实现人体健康的实时监控。本专利制备了发射波长中心位置为750nm的近红外光源,丰富了700-900nm波段红外光源的种类,为近红外光源的选取增添了一个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近红外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将近红外荧光材料涂覆到发射短波长的电致发光二极管(LED)表面,制备了近红外发射器件。在短波长LED的激发下,能够发射近红外光。所述近红外发光材料为核壳结构(磷化亚铜@氧化亚铜)。
一种近红外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次磷酸钠和球形铜纳米颗粒放入刚玉坩埚中研磨,之后装入刚玉舟中;
次磷酸钠与铜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6:1-1:1;铜纳米颗粒的直径为30-50nm;
步骤(2).将步骤(1)产物放入刚玉管中,抽真空后,充入1个大气压的氩气,然后刚玉管两端密封;
步骤(3).将步骤(2)产物通过管式炉加热至280-300℃,升温速率为10℃/min;
温度升至280-300℃后保温,保温时间为30~6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刚玉管抽真空去除管内残留气体,然后取出产物;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产物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然后离心沉降分离,获得沉淀物,沉淀物反复用去离子水清洗、离心分离两次,获得干净的沉淀物。
步骤(5).将硝酸铜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和50ml水装入的烧杯中,搅拌上述物质溶解后。在磁力搅拌下,将步骤(4)产物加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缓慢滴加水合肼
10微升。然后反复用去离子水洗涤和离心分离两次,获得核壳结构的沉淀物,即得到磷化亚铜-氧化亚铜复合材料;所述的硝酸铜、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和沉淀物的质量比为2:1:1。
步骤(6).将步骤(5)制备的产物,与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均匀,然后涂覆到市售蓝光LED表面,获得近红外发光器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刚玉管直径为2cm。
作为优选,所述的刚玉舟尺寸为0.8厘米×0.6厘米×6厘米。
作为优选,刚玉管抽真空的设备带尾气净化设备。
本发明的优点是:器件能发射波长为750nm附近的近红外光;器件结构简单,制备方法简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步骤(1).将次磷酸钠3g和1g直径30nm球形铜纳米颗粒放入刚玉坩埚中研磨,
之后装入尺寸为0.8厘米×0.6厘米×6厘米刚玉舟中;
步骤(2).将步骤(1)产物放入刚玉管中,抽真空后,充入1个大气压的氩气,然后刚玉管两端密封;刚玉管直径为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