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途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4914.5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1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远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7/12 | 分类号: | B60P7/12;B60P7/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运输车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用途运输车,属于货物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动车、设置在机动车上的托架以及多个设置在托架上的支撑座;每一个所述支撑座均包括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间隔对称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一端铰接在托架上的支撑板、滑动连接在托架上的滑动板以及设置在滑动板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板;每一个所述支撑座中的两个支撑板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滑动板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板远离托架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托架的一端向滑动板一侧倾斜,且所述托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支撑板转动的驱动件。本申请具有使运输车在能够运送圆柱状货物的前提下,还能适用于更多物品的运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圆柱状货物运输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圆柱状货物运输时,通常采用钢丝绳将货物捆绑在运输车上的方式,这种固定方式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钢丝绳松动的现象,容易出现运输过程中圆柱状货物在运输车上滚动的现象,安全性较低。
还有通过在运输车上固定两个槽钢,在两个槽钢之间形成V型槽的方式对货物进行固定,将圆柱状货物放置在两个槽钢之间,以保证圆柱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但这种运输方式极大程度的限制了运输车所能运输货物的种类,无法适用于其他物品的运输。
发明内容
为了使运输车在能够适用于更多物品的运输,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用途运输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用途运输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运输车,包括机动车、设置在机动车上的托架以及多个设置在托架上的支撑座;每一个所述支撑座均包括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间隔对称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一端铰接在托架上的支撑板、滑动连接在托架上的滑动板以及设置在滑动板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板;每一个所述支撑座中的两个支撑板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滑动板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板远离托架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托架的一端向滑动板一侧倾斜,且所述托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支撑板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支撑座之间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V型槽,将圆柱状货物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保证圆柱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在运输其他物品时,通过驱动件带动支撑板向下转动,支撑板转动时带动连接板移动,而连接板受到滑动板的限制,也随之转动,并推动滑动板向远离支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板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角度逐渐变大,直至连接板、支撑板和滑动板均呈水平状态,便于在托架上放置其他运输物品,提高运输车的实用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托架侧壁上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接在支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块抵接到支撑板上后,连接板和支撑板无法继续移动,从而对连接板和支撑板的倾斜角度起到定位作用,并且限位块增加了连接板和支撑板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板的承载力,也能够分担部分传递给驱动件的作用力,减少驱动件的负载,提高稳定性。
可选的,每一个所述限位块上均设有侧挡板,所述支撑板与限位块抵接的部位均开设有通槽,所述侧挡板穿过通槽延伸至支撑座的两个支撑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圆柱状的货物放置到两个支撑板之间后,每一个支撑板上伸出的侧挡板均为圆柱状货物轴向的两侧起到限位作用,使圆柱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沿自身的轴向位置移动。
可选的,所述侧挡板可在对应的限位块上沿支撑板的转动轴线方向滑动,且所述侧挡板也可在通槽内滑动,位于同一个所述连接板上的两个侧挡板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同时带动两个侧挡板做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的滑动。并且,将支撑板和连接板平放时,限位块会逐渐远离支撑板,侧挡板也会随之逐渐从通槽内脱出,使侧挡板能够收回到支撑板和连接板下方的空间中,不会对平放后的支撑板表面放置货物时造成干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不同长度的货物,可使用调节组件来调整两个侧挡板的间距,增加两个侧挡板的适用范围,提高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远物流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远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4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